笑着笑着,吴伯便喘不上气来。
他倒在了地上,又“呃呃”叫了两声,便双腿一蹬,归了西天。
喜丧!
吴伯年岁已经很大了,早年又因劳作而留下疾病缠身,早就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如今在儿子封王的喜讯下,活活笑死,很难不让人说这是喜丧。
皇帝顾念手足之情,亲自为吴伯发丧,给予厚葬。
第二年的正旦,吴广在宫中举行了一场家宴。
除了吴伯的妻子李氏外,文姬母女以及长大成人的陈菱都在列中。
因为是家宴的缘故,气氛比较轻松。
“询儿一晃就这么大了。”
文姬定定的看着侍立在吴广身侧的那个男子,年轻俊朗,就如同二十年前的吴广。
子肖其父。
文姬仿佛看到了曾经太康乡中那个浓眉大眼,一脸朝气的青年。
谁又能想到呢。
一个她抚养长大的孩子,竟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天下的至尊皇帝。
吴萱儿在旁捂嘴笑道:“看母亲说的,我都已嫁为人妇了,询弟长大不也是正常的么。而且他今年加冠,怕是明年就该成婚了。”
她的目光不断在吴询与旁边的陈菱脸上扫过,脸上满是戏谑之色。
陈菱羞涩的低下脑袋。
吴询忙将视线从陈菱身上移开,对着吴萱儿尴尬一笑。
吴广在主位上看到这一幕,转头和旁边的舒姣对视一眼,眼中皆有笑意。
陈菱是陈胜之女,要比吴询大上两三岁,按照女子十五加笄便可成婚的规矩,她在很多年前就可以嫁人成婚了。
但没有几个公卿之家敢向她求亲。
义帝之女。
这身份有些敏感了,与其娶陈菱承担未知的风险,还不如娶其他大族的女子。
吴广将她指定给了吴询。
因为陈菱在幼时由文姬抚养,性格做事多像文姬,贤淑懂礼。又是吴广和舒姣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确实是个良配。
吴询曾与陈菱有过接触,两人并不排斥,算是一段不错的姻缘。
而陈菱义帝之女的身份,对吴询来说更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他的性格儒雅又有决断,还能听人劝谏,是个不错的君主苗子。
吴广早将他立为太子,没有更易的想法,其母舒姣稳居后宫之主的位置,其舅舒欣成为了右丞相,为国之支柱。
日后吴询继承帝位基本是十拿九稳,娶谁都是一样的。
大唐在君位继承上基本不会出现秦皇族那样的悲剧。
而看着吴询与陈菱悄悄打量对方的模样。
吴广的眼神不由有些恍惚起来。
他想到曾经和陈胜在月下笑谈“何为英雄”时的景象。
不管吴广当时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同陈胜结交。
两人之间终是有一份情谊的,陈胜除了在伐秦之事上坚持自己的看法,其余从未亏待过吴广,甚至还曾说出要和吴广共分天下的话语。
“阿胜,二十年了啊。”
“你若能见到当今的大唐天下,不知又该是何想法?”
吴广在心中轻轻低语着。
……
在吴广的治理下,大唐的国力突飞猛涨。
唐二十五年时,统计到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八百多万。
生育率年年上涨,人口形势一片向好。
吴广开始逐步向塞外进行移民,一点一点的填充河西之地,等到河西逐步开发起来,他就能在彼处设置郡县,将唐国的西疆推到后世的玉门关附近。
唐三十三年前176年。
吴广年过五旬了。
这一年的新春,他要在洛阳举行一场最盛大的宴饮,以庆贺大唐统一天下的第三十个年头。
“自朕并一宇内,已过三十哉。思及过往,颇为感叹。今欲大酺海内,赐天下之民每百户羊十头,酒二石,共贺今春。”
皇帝赐民羊酒,欲普天同庆。
天下之民听闻皆为之欢呼。
而在去年,大唐之外的诸多城邦也早就知晓此事,纷纷派出使者携带礼物,前来洛阳进行恭贺。
一时间,大唐东南西北,四方诸侯属国、番邦部落的使者行走于道中,络绎不绝。
到了欢庆之日,皇宫中张灯结彩,乐鼓喧天。
吴广站在宫中的最高处。
望民台。
他默默的看着远方热闹的洛阳景象。
须发皆白的刘邦,此刻正站在吴广的身后。
或许是因为历史被吴广改变的缘故,刘邦这一生的征战远比原历史少得多,这让他一直活到现在。
年近八旬,精神上还算不错。
刘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单独召他来这里侍候,但他看到皇帝的模样便知道吴广正在想着一些东西,默默立在旁边,没有多言。
直到吴广从远处收回目光,转向了刘邦。
他轻声问道:“汉侯以为当今的大唐如何?”
刘邦一怔,斟酌片刻后回道:“大唐疆域辽阔,四夷皆服,百姓安居乐业,莫不受陛下之德,此自古未有之盛世也。”
吴广点点头,又问道:“汉侯以为朕这个皇帝做的如何?”
刘邦没有犹豫,老实道:“陛下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一年覆秦,三年定鼎,让大唐威震四夷,万邦来朝,如此伟业,世间君王未有能与之比者,可称千古一帝也!”
“千古一帝吗?”
吴广淡淡一笑,转而又看向远处的洛阳城。
唐三十三年,也就是原历史上的汉文帝四年。
这一年,匈奴单于冒顿夷灭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势力从辽东横跨西域,如可怕的阴云般在草原凝聚,并送书汉朝进行威胁,最终汉文帝送女和亲,以求太平。
两年后汉朝再向匈奴献纳黄金、马匹、锦缎等礼物。
等到冒顿死去,老上单于初立,汉家又送宗室女前去和亲,以同新单于交好。
可数年后,匈奴单于率十四万骑入关中,杀北地都尉,俘虏汉民甚多。又火烧汉帝的回中宫,候骑至于甘泉宫,逼近长安城。
其后匈奴每年入边,杀略汉民畜产甚多,以云中、辽东受苦最甚,连同代郡有上万人被杀,汉军不能制,只能岁岁献女纳贡以乞和平。
原来的历史,此时的汉朝外有强敌侵扰,内有诸侯为患,货币私铸盛行经济濒临崩溃,国势动荡不安。
同样的时间点。
当今的大唐天下安定,经济繁荣,冒顿为俘,南越已灭,下属诸侯无力反抗,四方邦国遣使来朝,已是达到了一个古代国家能做到的极限。
天下万民,不再为战争、饥饿所困扰。
“大概这就是我来这里的意义吧。”
吴广在心中轻轻说了一句。
他转身,对刘邦道:“汉侯,随朕上朝吧。”
“唯。”
刘邦恭敬的说了一句,跟在皇帝的后面,向着未央宫大殿缓缓走去。
看着皇帝的背影,他的目光多有崇敬之色。
他刚才说的并非谄媚之语。
皇帝所做的一切,确实值得他的赞誉。
未央宫。
新修缮后的大殿,富丽堂皇,尽显大国气派。
吴广入殿上榻,扫视殿中之人。
这一日是大唐的欢庆之日。
殿上群臣皆着盛装,在一侧列位以待。
而在另一侧,则有韩王、齐王、胶东王、闽越王、东瓯王,甚至从东方赶回来庆贺的东瀛王吴冲。
他们的身后,还有入朝的朝鲜太子、月氏王储、南匈奴左贤王、塞北都护下辖的白羊王、楼烦王、丁零王等等,以及来自西域的乌孙使者、楼兰使者、呼揭使者、婼羌使者……
咚咚咚……
先是编钟敲响,其后鼓声伴奏,再往后琴、瑟、笙、簧也都各发其声,奏响着出一首威严肃穆的乐曲。
刘邦深吸一口气,带头唱出了《唐颂之曲。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海内威服,光耀四极。”
……
舒欣、蒯彻、陈平、岳成、葛婴、吕臣等等一众大唐臣子皆跟着高声演唱起来。
声音高昂,在那肃穆的氛围中,描绘出一幅辉煌盛大的景象。
年老的降奴服于冒顿,身着草原服装,在大殿之中开始起舞。
其余诸王,诸侯,诸番邦属国的使者,全都向着高高坐于至尊位上的皇帝恭敬的拜了下去。
“吾等愿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
声音整齐划一,满是恭敬与顺从。
吴广看着为自己唱歌的刘邦,跳舞的冒顿。
又看向台下一齐向自己叩拜行礼的万邦使者。
他的嘴角微微上浮。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就是他的大唐。
威哉大唐!
伟哉大唐!
盛哉大唐!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