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华夏历史比作一本中华词典的话,那么六镇在这本词典上所占的篇幅不会太多,也许是半页,也许是一页。
毕竟六镇存在的历史非常的短暂。
但是要细说华夏历史,六镇却是一个怎么都不可能避开的话题,六镇对后世造成的深远影响,恐怕连最早设立六镇的几位北魏皇帝都不可能料到。
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山西大同东北),因为平城紧挨草原,北魏长期被柔然袭扰,因此在平城之北布防已成必然,这些布防、驻军就是六镇早期的雏形。
道武帝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数破柔然于草原,等到他将目光转向西方和南方的时候,知道平城不能无防,因此兴民役数十万,在平城之北,建城构防,始有六镇。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进行汉化,自己率先改用汉名元宏,自上而下,去胡化汉,力求融入中原文明。
历史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的的轮回,身为汉人的赵武灵王要搞胡服骑射,身为胡人的拓跋宏要弄去胡化汉,其实说来,这些帝皇都是在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然后不断改善自身,进步自己。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跟上时代,不被时代抛弃。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了,只有学习才能强国,闭关锁国,就等着人大炮火枪打烂圆明园吧。
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的状况就每况愈下。想来,作为拱卫首都的卫城,和作为无关紧要的边关,两者之间的待遇恐怕天差地别。
孝文帝去世二十五年后,愈发边缘化的六镇,进行了反汉化起义。从此“六镇”这个整体,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世人再提武川,再提怀朔者有之,再提六镇者寥寥。
自拓跋珪398年建都平城,到523年六镇起义,六镇满打满算,使劲往多了凑,也就是125年的历史,相比华夏四五千年的历史,这短短的125年不值一提,但就是这短短存在了125年的六镇,却非常强势的的影响了后续的历史。
北魏权臣尔朱荣,靠镇压六镇起义起家,其人起家的方式,几乎是照抄早期曹操,散家产,招义勇,镇起义,做权臣。
北魏、东魏权臣高欢,出身六镇怀朔,在六镇玄柔从杜若周起义,后归葛荣,再降尔朱荣,及立孝武帝元修,灭尔朱氏,成为北魏权臣。元修不愿当高欢的傀儡,投奔宇文泰。高欢再立孝静帝元善,迁都邺都,史称东魏。东魏经十七年而亡,高欢之子高洋篡魏为齐,追封高欢为北齐神武帝。这位神武帝,十有**也是曹操的忠实粉丝。
侯景,臭名昭著的侯景,著名的二五仔侯景,北方人恨南方人嫌的侯景,六镇怀朔功曹出身,早年参加六镇起义。
关陇军事集团第一代统领贺拔岳,六镇怀朔镇将,投奔尔朱荣,收服三秦,统领关中。他麾下之人,如李虎,宇文泰,于谨,赵贵、侯莫陈崇等人,便是西魏的“八柱国”。后世的隋朝、唐朝皆是出自关陇军事集团。
宇文泰,六镇武川人,早期参加六镇起义,后来跟随贺拔岳。等到贺拔岳被阴谋害死后,成为关陇军事集团第二代统领,元修弃高欢投宇文泰,宇文泰后杀元修,立元宝炬,于是北魏亡,西魏于长安生。自此高家掌控领东魏,宇文家掌控西魏。后来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逼迫西魏禅位,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北周就是隋、唐前身,一脉传承。
诸如其他,如一个女儿嫁杨坚,一个女儿是李渊老妈,一个女儿是北周明帝皇后的孤独信,如李渊的爷爷李虎,杨坚的老爹杨忠等等,这些人要么本身是六镇人参与了六镇起义,要么就是镇压了六镇起义。当然,这一部分人都可以算在关陇军事集团这个大团体里。
可以很简单的说一句,北国成名英豪,十人里有八人都与六镇有或多或少的纠葛,只有那么寥寥一二人,另有际遇,跟六镇扯不上关系。
正是因为六镇起义,才有了后续的北魏亡,东西魏对立,东西魏亡,北齐北周取而代之,隋代北周,唐代隋存。这些当皇帝的家族,拓跋家(元家),高家,宇文家,杨家,李家,全都跟“六镇起义”有着深深的牵连。
“六镇起义”在华夏的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叶文合所处的世界里,却没有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天宝十二年的秋天,趁着安禄山入长安述职,参加秋狩,不在防区,密谋已久的武川镇将拓跋焘,整合沃野、怀朔、武川、抚冥四镇军户,共十万人,悍然发兵云中。
柔玄镇将宇文泰,领柔玄、怀荒二镇六万兵马攻幽州(华夏北京)。
同时,与拓跋焘密谋好的契丹、回鹘发兵营州(华夏辽宁朝阳),拓跋焘向契丹、回鹘许诺:事若有成,平卢之地他一分不取,而唐军的反扑,他在河东、范阳地区照单全收。
六镇军变,三路齐发,合回鹘、契丹人马共计二十五万大军,欲一举覆灭唐王朝在河东、范阳、平卢三地的统治。
他们进犯的河东、范阳、平卢三地是什么情况呢?平卢治所营州,由节度副史史思明统领着平卢军、卢龙军等四万多兵马,主要防备室韦与渤海;范阳治所幽州,由安禄山统领着经略军、威武军等十万兵马,主要防备契丹、回鹘以及一些其他的草原部落;河东治所北京太原府,原本河东是作为六镇的后防而存在的,主要是防备突厥,突厥覆灭之后,河东兵马大幅减少,现存五万兵马,为大同军、云中守捉,分别驻守在平城、云中。三地兵马合计十九万,还布防在四面八方。
拓跋焘志得意满而来,立马云中城下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自己今后的国号。
“却说那左路的拓跋焘立马云中城下,一面遣高欢率三万军马往平城而去,延误大同军驰援;一面派五千轻骑分做数股,劫掠河东各地,以充军资。”范增缓缓的向众人说道。
“中路之军六万,由宇文泰率领,一路打到幽州。宇文泰攻幽州之势较缓,显然他并非一定要打下幽州,而是袭扰范阳兵马,为拓跋焘得河东创造机会。”
“右路之军为回鹘、契丹,回鹘出兵六万,契丹出兵三万,共九万人,回鹘自西向东,契丹自北向南,合攻平卢。”
“十月,回鹘与史思明设计灭契丹三万大军,随后平卢方面,军分两路,一路同回鹘共灭契丹,一路驰援幽州,与范阳外围兵马合力断宇文泰部。”
“十一月末,宇文泰被驻守范阳他地前来驰援的清夷军、横海军,平卢的平卢军,幽州的经略军、威武军四面合围,六万大军有三万战死幽州城下,三万人降。宇文泰、杨忠、赵贵、于谨、孤独信等匪首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虏问斩,无一不留。”
“十二月,云中久攻不下,又闻中、右两路皆败,议事之时,高欢骤起发难,诛拓跋焘及其亲信,率六万镇军投降,安禄山大喜过望,将河东二军与六万镇军混编为四军,大同军、云中守捉仍是原数,另得晋阳、并州二军。随后他为高欢、云中守将董卓向朝廷请功,董卓官升二品,镇守云中,携领平城;高欢官升一品,统御并州军。朝廷不再计较六镇军变,但将六镇从军事编制中除去,自此六镇不再为军镇。”
范增讲到这,顿了顿:“六镇军出十六万,其势不可谓不强;又与契丹、回鹘相呼应,其谋不可谓不深。然而三月便亡,领军之将,除去高欢一系,尽数化为灰灰。更可怜的是契丹国,本想着在平卢分一分好处,谁曾想国破家亡,故国半数沦为唐地,半数被回鹘统治。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六镇兵变会打成这样子,我一会来考校你们。”说罢,他也不听学生讨论,负手走到迎风堂的角落看风景去了。
在范增讲六镇故事的时候,叶文合心中就不停的想着:“乖乖,这什么拓跋焘、高欢、宇文泰、孤独信这些都是华夏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啊,就这么一窝蜂的全跑出来了?而且这些鼎鼎大名的王侯将相们,除了高欢,一个操作失误,就全没了?这世界的世道比我想的还恐怖啊,现在,除了天宝年间本身的人物,还有秦末人物,现在一麻溜冒出了许多南北朝时期的北朝豪杰,对了还有三国人物,除了已经知道了的华佗,还有这位不知道是不是那个董卓的董卓,说不得过两天曹操刘备什么的就都冒出来了。乖乖。”叶文合想到这里,突然有一点慌:“这世道这么乱,项羽这大腿,抱不抱的稳啊。不过项家是楚地豪杰,是楚地人精神的象征,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不难的。大少我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见势不妙就跑路。”
等到范增说让学生思量思量,一会考校的时候,叶文合知道自己一直苦苦期待的契机,恐怕就要到来了。
这时候小老虎笑眯眯的拍了拍他,打断了他的思绪:“我们也讨论讨论?项家哥哥,你也来吗?”
项羽笑着摇了摇头:“我已经有了主意,一会见分晓。”
叶文合心想着,我跟你能讨论个啥出来,你是想听我一个人“讨论”吧,于是他也学项羽的样子:“我也有了主意,一会见分晓。大姐头,你还是自己想吧,哈哈。”
小老虎气恼的锤了他一拳:“呸,谁稀罕跟你们讨论似得,姑娘是怕你们不懂,想提点提点你们,你们还不领情。”说这话的时候,她偷偷的瞄了瞄项羽,又瞄了瞄叶文合,想看看谁会回心转意,结果这两个人都老神在在,没人理她。于是她又气的打了叶文合一拳:“亏胡娘对你那么照顾,你个忘恩负义的。”
“大姐头啊。”忘恩负义这名头叶文合可背不起:“我有了一点点的头绪,你先让我想清楚,我一会再告诉你行不行啊?”
眼见叶文合算是服了软,小老虎就不管他,自顾自的发呆去了。
其实叶文合想的根本不是六镇兵败的原因,因为这些东西他一不是太懂,二是范增提供的信息太少,他分析不出个什么,所以他根本就没想这些。
他想的是“如果你是拓跋焘,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以他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来看,范增在“六镇军变失败的原因”这个问题后,百分百会问“如果你是拓跋焘,你会怎么做?”。
因为这套路,实在太熟悉了啊,熟悉的让人流眼泪。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