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4章 在陈寒的眼里,隋炀帝杨广不是昏君(2 / 2)风霜半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一定会全力的绞杀,而且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由下而上一起来绞杀科举制度。

直到隋文帝杨坚统一了整个中原之后,完全才能够达到比较集中,并且力量比较强悍。

可即便是这样,隋文帝杨坚也并没有实行科举制度。

因为有一个原因束缚住了他,他本身就是门阀上来的,他本身就是北周的外戚。

支持他一统天下的也都是那帮门阀士族,他上来之后如果用科举制度去收买寒门的人才的话,那岂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

也正是如此,所以他没有用科举制。

而为什么隋炀帝杨广就能用呢?首先一个是因为隋文帝治理天下之后国家强盛,国家军队强盛。

同时隋炀帝杨广这个人比较各色,他跟自己的父亲不一样,他看到了父亲在治理天下之时那些大族对父亲的指指点点。

有了这种创伤之后,他必须得要改变。

当然这种改变付出的也是很惨的代价,首先来讲他一旦提出了要实行科举制度的时候,就受到了士族的围攻。

那怎么办?那就必须得要削弱士族的力量,才能让他们没有实力或者说没有真正的实力跟自己叫板。

当时那些士族到底是通过什么实力才能跟隋炀帝杨广叫板呢?

那就是那些士族其实养了很多私兵,很难想象那些萌发士族养的兵力可以和朝廷大军叫板,这不是因为朝廷大军太菜。

而是因为每家士族养的少则三四千多则上万的私兵。

这些兵都是吃士族家里的,喝士族家里的,所以也只效命于士族,不听朝廷的。

那要怎么才能消耗掉这部分力量呢?发动战争。

一旦发动战争,隋炀帝杨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征用士族家里的那些私兵。

因为这就是个阳谋,要知道隋朝是通过门阀士族一起打下来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有参股。

隋朝可能就是个大的合资公司,大家都有股份,如果公司破产了,那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

于是在这种被动情况之下,他们就只能派出自家的士兵去上战场,一场战争下来死伤无数,死的大部分都是士族的士兵。

士族家里死了这么多兵力,就没有实力去跟朝廷对抗,于是隋炀帝杨管接下来就用自己的第二招——实行科举制,想让寒门上来,取代掉朝廷当中那些门阀士族的力量。

当然只能说隋炀帝杨广有点天真了。

他忽略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上战场主要兵力可能是门阀士族的那些士兵,毕竟这些兵有战斗经验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的。

但是这些大军出征的粮草以及运送粮草的运输人员可都是平民。

你要是一两场战争,或者是间隔很长时间的一场大战,那大家还都能受得了。

但是隋炀帝杨广这个人,急就急在想要尽快的削弱掉士族的势力。

他就频繁的并且是发动战争的同时为了运输粮草方便,还把曾经各个运粮的河道给新挖也好,疏浚也好,就给搞了一个旷世的大工程,也就是开挖大运河。

很多人都觉得他开挖大运河可能是为了去江南游玩,那是一点都不懂政治,那是污蔑隋炀帝杨广了。

首先一个他这么干,绝不是为了去游山玩水隋炀帝杨广这个人,一定是个有大抱负想要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

因为他干的那些事就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修长城,是修直道,是一统文字,一统度量衡。

他隋炀帝杨广也想干那样的大事,可是他没有秦始皇那样的条件,秦始皇是经过了前面几代人,数百年的时间的积累到他这里,毕其功于一役才灭掉了六国一统天下。

而他家的隋朝才经过了两代人,而且是刚刚结束了分裂的状态,天下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恢复元气?

他挖通大运河数次下江南绝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把政治中心从洛阳移到江南来。

这样一来就把关陇的那些士族门阀撇到一边去,到了江南之后,江南还没有形成那么多的门阀士族,他直接就可以在江南挑选人才加入到自己的政治集团当中来。

只是可惜他的这个愿望其实早就被关陇士族看得一清二楚。

于是关陇士族,就借着天下老百姓因为受不了隋炀帝杨广的那么多大功臣起兵造反的机会,他们迅速起兵。

李世民家族不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做大的吗?说实话李家在这件事情上面是实在不占理的。

这简直是忘恩负义,要知道隋文帝杨坚是唐高祖李渊的姨父,李渊喊隋炀帝杨广叫表哥。

李家绝对是隋朝的铁杆外戚,可就因为天下乱了,他们家不仅没有帮助隋炀帝杨广去平乱,反倒是趁着乱直接自己起兵了。

隋炀帝杨广。绝不是历史上说的那样,残暴无能,只能说做事的人一般都会留下骂名,比如秦始皇不就是在民间是个暴君形象吗?

汉武帝刘彻在汉武帝时期的老百姓眼中不也是个暴君形象吗?

因为汉武帝要跟匈奴作战,就不得不增加赋税。

汉武帝刘彻是个比较幸运的人,不仅有汉文帝汉景帝给他留下来的巨大遗产。

还遇到了一大票的能征善战的统帅和将领,比如卫青霍去病这对帝国双璧。

要不然汉武帝刘彻也得落一个唐玄宗李隆基的结局……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