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焚书的认识多有夸大和抹黑嫌疑,秦始皇的“焚书”并非“烧尽天下书。”
“刘大魁作《焚书辨写到,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说明了咸阳宫中收藏的官方典籍在项羽的暴行下被付之一炬,而当时汉朝并未就此指责项羽“焚书”,却大肆批斗秦始皇“焚书”之举,多么荒唐。”
“一位近现代的文学家就曾评价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
“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再来说“坑儒”应是西汉文人出于对秦始皇的愤怒而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
“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韩众等为首的方士们,因为没找到仙人仙药,所以只能逃亡,秦始皇不满,坑杀这批人。”
“这群方士说白了就是一群坑蒙拐骗之徒,再加上当时的始皇想要长生不老,那在这方面耗费的财力可不少。”
“这群人就是因为卢生、韩众等人没找到仙药,害怕被处罚所以逃跑。”
“而秦始皇认为,这些人花费了自己很多钱财物力,不打招呼就跑,还说自己不好,所以更要处罚。”
“后面这群人被抓住了,这些人又互相告发,牵连了460多人,于是全部坑杀。”
“魏晋时期,伪书《古文尚书中有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这一说法被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广泛引用,写下了我们对秦始皇暴虐残酷印象的注脚。”
“当史记是嬴者记载的时候,这份历史已经不能相信了。”
“其实,奇妙的还有,这场事件中,几名主要人物卢生、侯生、韩众、徐芾等人,都没被杀,尤其是徐芾徐福,他还在为秦始皇找仙药。”
““坑儒”事件两年后,秦始皇还去了琅琊台,亲自下海乘船射大鱼,为徐福清除寻仙道路上的障碍。”
“还有就是秦始皇已经给诸生定了罪名是“妖言”,这是秦代律法中有的罪名,处罚方式是腰斩。”
“按说腰斩就行了,何必坑杀?要知道,秦法律中可没有坑杀的处刑方式。”
“稍晚于司马迁的杨雄,是西汉末年的文人,王莽篡汉时,他曾写过一篇《剧秦美新给王莽。”
“主要是批评秦朝之恶,夸赞新朝之美,里面批评了秦始皇很多,说“消灭古文”“烧书”“改制度轨量”等,唯独没有说“坑儒”。”
“要知道杨雄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并且曾“校书天禄阁”,是可以读到皇家收藏的天下之书的,他怎么没看到“坑儒”?”
“这是不是能说明,至少到西汉末期,还没有“坑儒”事件?”
“《汉书儒林传中说的是“秦始皇兼并天下,燔诗书,杀术士”。
等到《汉书五行志中却说“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
至于《汉书地理志则把“燔书坑儒”连说,“焚书坑儒”至此才出现。”
“这个“坑儒”应该是东汉才出现的。”
“《汉书作者是班固,他是明言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的第一人,也是直接称秦始皇的名字为“吕政”的第一人,对秦始皇的成见相当大。”
“这样的一个小黑子,你们觉得他会写秦始皇的好。”
“至于后来的文人,说的更夸张,有人干脆说秦始皇把七百儒生骗去看瓜,然后预先让人设置好机关,等这批儒生到了后,触发机关,陷入坑中,就这样被活埋了。”
“秦始皇杀人还要提前埋伏?设置机关?开什么玩笑?”
“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当年即便坑杀人,也是460余术士,是欺骗了他金钱和感情的人,而不是什么儒生,至少这一方面,秦始皇被冤枉了。”
杨坚:普通人被骗都会勃然大怒,何况秦始皇?
李世民:这些方士,凭着一张嘴,长年乱吹胡侃,事实却是不死仙药求不到,蓬莱仙山找不着,我们这些皇帝居然还都相信这些。”
徐皇后:那当时能把这群方术士放了,就能看出秦始皇对于长生不老的欲望。
朱棣:唉!这些方士不是不识字的草包,我们更不能骂秦始皇把天下读书人都抓来杀掉,这样以讹传讹,我怀疑我大明也可能被夸大其词了。
范仲淹:我们这群人也是被骗的,很多人都没有认清,秦始皇杀害的,不是整天吟诗诵经的文人雅士,不是整天关在书房专研学问、研读孔孟学说的知识分子,而是口诵孔子学说,编造神仙、宣传封建迷信,一心想蒙骗他人,获取富贵的一群方士,有些思想已经深入骨子里的,真是可笑!”
朱元璋:胜利者编写历史,哈哈!
“最后就说一下长生不老这事,我真的想说,你们古人是不是很早以前真的有长生不老或者成仙的。”
“这长生不老就好像
一种你们古人的传承。”
“或者我大胆一点,当时的“焚书”是不是有些书籍不能现世?”
秦始皇:咳咳咳咳!
康熙:哪有哪有!张姑娘你是想多了,这肯定是我们权利拥有了,到老了,有点不想放手了。
李世民:真的有点想多了,我们也是老了真的昏了头。
张言希觉得有点不对劲,难道还真有?算了算了,有可能是她真想多了。
“上到秦始皇,再到后代无数皇帝,有多少都在为炼制仙丹时暴卒?”
“远的不说,近一点明代的红丸案、清代雍正帝的暴卒都和求长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问题我讲过太多次了,真的是跟一个传统一样,各朝都有,我自己都说的不想说了?”
“求长生、飞升、成仙……这可以说是整个民族文化里几千年一脉相承的基因。”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