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 录像厅看电影(2 / 2)寉声从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录像厅周围出现最多的商铺有两样,一个大型街机厅,一个是台球室,街机一块钱至少五个币,台球最多五毛一杆。这三个消费场所共同代表了两个关键词—便宜,还有年轻人。

生于1970年的贾/樟柯有次在采访中回忆说,“打架、逃课、看电影、打台球,我觉得每一个小县城的男孩子都是那么过的。”

这时录象厅都喜欢朝街装个喇叭,同步播出正在演的电影,极有声势。仔细听,劣质武打片裙|裾飞舞的呼呼声、打在身上的嘭嘭声、刀剑相交的哐啷声、击碎桌子的噼啪声都更假一些,配音和配乐舒不舒服也会暴露它山寨的本质。

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大家到录像厅看电影的热情。因为,这时候的人们对声音和画面几乎没有要求,只要打得火光冲天、拍得香|艳|旖|旎就可以,对故事的期待,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指标。

后世观众钟情原声,这时的群众却普遍喜欢国语发音(虽然大多配译极其粗糙)。

录象厅早场一般**点开始,至晚上**点结束,五部片子一个循环,随时入场,票价不变。

所以这就要求大家要算好时间,否则落下一部又等不到下一个循环,就会白白浪费。

因此大家就会早早的来到录像厅等着,等着时还可以吃点东西,不然看电影时间长饿了就难受了,而且吃东西也很方便,很多录象厅门口都有地摊,馄饨一块五、肉馅饼一块、豆腐脑五毛、油条一块钱三根。

没有网吧的时候,“刷夜”是用来指代看录象的。

录象厅晚场一般晚九点开始,至次日凌晨七点,也是五部左右片子的循环。后半夜的时候,老板会拿出“大家最想看到的片子”。

录象厅不仅是一群人青春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比如“大家最想看到的片子”,就让很多人用近乎荒诞的方法告别了屁孩阶段。还有或酷或痞的主角们,没进录象厅之前大家无法想象,墨镜对一个男人何等重要;可以不会独孤九剑,可你不能不会背“鸿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1994年以后,国内逐渐出现了所谓的镭射录像厅、投影录像厅,多少提升了观众的光影体验,但说到底,它依然是服务草根的观影媒体。

录像厅看电影,之所以受大家欢迎,他放的电影大家喜欢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票价便宜。

电影票从平均的两毛五飞窜到人均20元后,几乎没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录象厅的价格最初是一元,后来两元,最贵的时候也没超过五元。

90年代中后期录像厅多的如同后世的网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VCD的流行,大家到录像厅看片子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录像厅的低潮到来,录像厅数量随之明显少了,录像厅时代结束。

录像厅不存在了,或多或少,这也配合了大家鲜衣怒马但并没有重量的青春。

那些记忆太局促了、太草根了、太贫贱了,甚至让人怀疑有没有铭记的必要。

可我们也不能否认,托录像厅的福,在里面泡出来的影迷才是今天中国电影消费的中坚力量。错过那个时代的人不会明白,这是我们共有的秘密。

我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精致了,所以别忘了,我们也曾经粗糙过。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