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9章 我的规矩(1 / 2)鬼谷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台湾现在的水泥产能是多少?”

“台泥加上采用立窑的小厂,不足20万吨。”

“为什么要突出立窑?”

“立窑投资少、建设快,但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

“嗯哼,台湾今年的需求量你知道吗?”

“50万吨。”

“这个数字包括民间的需求吗?”

“不。”

“民间想用水泥怎么办?”

“台北有黑市。”

“50万吨中军事工程占多少?”

“45%。”

“金门、马祖防御工事?”

“嗯哼。”

“台泥的产能目标多少?”

“100万吨。”

“需要多少时间?”

“规划时间7年,但……”琼摊了摊手。

“所以,在台湾投资水泥厂不是一个好主意?”

“嗯哼。”

“谢谢。”

琼叉起一块甜点咬了一口,“水泥厂是你在台湾的主要投资计划?”

“并不是。”冼耀文端起酒杯呷了一口,“我现在的实力无法进行建设周期太长的投资,我的意思是主导项目,不包括参与其他人主导的项目。”

“你追求资金利用率和回报速度?”

“可以这么说,我需要四五年或许十年进行资本积累,然后进入高新科技领域。”

“比如?”

“univac i。”

“商用计算机?”

冼耀文在桌面比画出一个手机大小的长方形,“我有一个梦想,研发出只有这么大,每秒钟却能进行上万亿次计算的商用计算机。”

“‘univac i’每秒钟能进行几次计算?”

“1905次。”

“它有多重?”

“13吨。”

琼柔声说道:“亚当,你不觉得你的梦想太遥远?”

“遥远不可怕,我会努力活,100岁,120岁,用百年时间去实现梦想。我不会孤单,钱非常美妙不是吗?只要我负担得起,我可以请一万人,十万人陪我一起实现梦想。”

“亚当,你的梦想很伟大。”琼的声音愈发温柔。

“谢谢,我的梦想很遥远,现在的我只是一个努力积累资本的资本家。”

琼举起酒杯,“祝你早日完成资本积累。”

“也祝你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我还不知道是什么。”

“以后有机会告诉你,干杯。”

“干杯。”

食讫。

回到家,在院子里就听见麻将声。

走进居间,看见费宝树在工位上加班,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手脚麻利地抓、垒着工件,嘴里念道着“南风,杠”。

她的三个工友,两个面生,以前没见过,一个只能看见后脑勺,倒是她的身后是一张熟脸,已经晋升为鼓励师的姚宏影。

回想一下刚才车子发出的动静,照分贝来说,居间里应该能听见,悄悄地进屋不行,还是得寒暄。

来到费宝树身后,冼耀文将手搭在她的肩上,“手气怎么样?”

费宝树还没回答,方才的后脑勺抢先一步说道:“冼先生,冼太太今天的手气不要太好。”

刚才一瞥,冼耀文已经认出后脑勺是王右家,闻言,他将目光放到王右家脸上,“唐太太,你的手风不顺?”

“就我一家输。”

“唐太太,你连续赢了好几场,也该输一场了。”王右家对面的女人说了一句,随即看向冼耀文,轻笑道:“早就听说冼先生年轻漂亮,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传言没夸大。”

“言过其实了。”冼耀文对女人笑道:“太太怎么称呼?”

“我可没有冼太太的运气,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女人冲冼耀文伸出右手,“冼先生,我是白虹。”

“原来是白小姐。”冼耀文和白虹盈盈一握便撤手,随即看向另一个女人,“这位小姐怎么称呼?”

女人看着冼耀文说道:“冼先生从香港过来?”

“这不是什么秘密。”冼耀文淡淡一笑,听出女人话里有话。

“冼先生,我是梁慧兰,也从香港过来。”

“哦,原来是蓝夫人。”

听到名字,冼耀文脑中的警戒线立刻绷紧,梁慧兰这个名字在某个领域太有名了。

梁慧兰的父亲是梁锡荣,二十年代与何东家族、利希慎并称“港岛三大华商”,二十年代垄断香港至汕头航线,核心产业是南北行,三十年代初占香港转口贸易的一成还多。

梁锡荣还进行多元化投资,他和霍芝庭两人秘密投资了傅老榕和高可宁的澳门泰兴公司,占暗股15%。

三十年代末成立锡荣船运,为军统运输物资,冼耀文曾经参与过物资运输任务,物资的源头就来自锡荣船运。

1944年,梁锡荣暴毙于香港宅邸,死得不明不白,外界对其死因有三种猜测:一是小鬼子暗杀,二是军统灭口,三是傅老榕找人干掉的。

梁锡荣死前,他和傅老榕因泰兴公司股份交恶,傅老榕曾扬言清理门户,且梁锡荣死前一周遇到了枪手伏击。

梁慧兰于香港沦陷前逃亡大陆,1946年以“蓝夫人”之名活跃于半岛酒店社交圈,后涉入“杨慕琦计划”,遭左派势力追捕,据传经国府情报人员协助赴台。

冼耀文对梁慧兰的资料所知甚少,但细枝末节中无不能扒出梁慧兰间谍嫌疑的指向性信息,且极有可能是多面间谍。

脑中的信息一闪而过,冼耀文握住了梁慧兰的手,仅握住手指,没有直达掌心,感触她的手指有没有老茧。

手指很润,不像长期握枪的手,大概也没有长期乐器练习的经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她不是间谍。

收回手,又寒暄了一会儿,冼耀文进了书房,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化肥工具书籍《th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 ertilizers。

去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欧洲以及亚洲的化肥缺口为1200万吨/年,非常巧合,去年全球的化肥产量差不多也是1200万吨,而建一座年产5万吨合成氨厂,需要投资大约2000万美元。

这么一对比就清晰了,化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卖方市场。

毫无疑问,化肥是好生意,但门槛相当高。

假如想生产氮肥,需要先建合成氨厂,既要准备大量的资金,也要找路子购买技术与设备,然后是考虑电,生产1吨合成氨,最先进的哈伯法合成氨工艺耗电35004500度之间,较落后的小型煤制氨工艺,耗电可以飙到1.2万度。

另,此时的化肥是战略资源,小打小闹没人管,一旦到了万吨级别,想卖给谁由不得自己,上面总有一个政府管着。

如果有了化肥厂,冼耀文当然是想卖去大陆,即使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放一边,单是利润就很让人心动。

苏联的化肥工艺在国际上是二流货色,它留一手援助建设的化肥厂只能是不入流。

拿出他南家的家谱,他爷爷是化工厂的工程师,他老头子是化工子弟,记得七八岁的时候,他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爸爸讲五六十年代大陆的化工故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官方汇率来算,大陆生产合成氨的成本比美国高七八倍,甚至一度超过了黑市倒卖的终端价,假如他愿意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一定会合作愉快。

当然,这买卖不能由他亲自出面,依然是老生常谈,遮羞布很重要,有些事只要不是被抓现行,一切都有得谈,无非就是利益二次分配。

一页一页翻着书,他全功率调动所学过的化学和物理知识,试图去理解对他而言过于深奥的化学理论。

不知不觉翻了二十几页,费宝树端着托盘进来。

“老爷,喝汤。”

冼耀文往汤碗里瞅一眼,半碗黄豆,半碗汤,汤面漂浮几片咸肉,他蹙眉道:“咸肉黄豆汤,这么奢侈,你当港督了?”

咸肉黄豆汤是金圆券风波时期,闸北纺织厂夜班工人的典型宵夜,被有心人登上报纸发行到全国,用来抨击当时的金融乱象。

“我怕老爷晚饭没吃饱。”费宝树假装听不懂冼耀文话里的讽刺意味。

冼耀文将费宝树拉进自己怀里,抚摸她的脸庞,“你是不是天天打牌怕我有想法,端碗汤过来表现一下?”

费宝树嬉笑道:“被老爷猜到了。”

“不要把我想得这么小气,也不要拿晚饭的剩菜糊弄我,一点诚意都没有。”

“熬汤很费时间的。”费宝树将头靠在冼耀文肩上,仰起头说道:“老爷,白小姐今天下午给我送来一百多张股票,金额有七千多美金。”

“不少,你清楚白虹的底细吗?”

“老爷你有没有发现白虹的皮肤很白,像雪一样。”

“嗯。”

“白虹以前是大沪舞厅的歌伶,就因为雪肤红唇得艺名白虹,她的名气很大,听说和李士群有过关系,前几年搭上了陈大庆,跟着来了台湾。她经常出入美军俱乐部,很有办法。”

“陈大庆是什么人?”

“老爷你连陈大庆都不知道?”

冼耀文刮了刮费宝树的脸,“没你认识人多。”

费宝树嘻嘻一笑道:“陈大庆是汤伯恩的手下,京沪杭警备司令部的副司令。”

“哦,现在是什么职务?”

“不太清楚,但官职应该不低,大家都挺给白虹面子。”

“白虹是交际还是掮客?”

“都是吧,今天在桌上蓝夫人还提起白虹刚刚做了一笔20万美金的水泥生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