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元璋,此时正在奉天殿中,批阅着臣子写的奏章。
处理军国大事。
朱元璋除了被公认为是一个好祖父之外,也被公认为一个勤勉的皇帝。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皆睡朕未睡”。
这是朱元璋的自嘲,也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勤政的写照。
不过,今天朱元璋看完了眼前的奏章,转头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说道:
“你先替咱处理一下这些文书,咱要到后宫看一下咱大孙子。”
朱标连忙摇头:
“孽子怎能劳烦父皇挂怀。”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劝阻,哼了一声:
“咱孙子生病卧床多天,前两日终于康健,咱一定要看一看。
莫要多言,快快处理政务。”
朱元璋敲了敲桌子上小山一般的奏章,示意朱标处理。背着手,迈步走出奉天殿,向后宫走去。
朱标叹了一口气,苦笑着看着朱元璋的背影慢慢远去,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龙书案旁边儿。
朱元璋看大孙子去了,可朱标却成了大冤种。
朱标虽然很是不开心,但还是不得不凝神静气,替老朱处理政务。
朱标今年二十七岁。
五年前,洪武十年,朱标开始“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两年前,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丞相废除,朱标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丞相的责任,政务逐渐繁重起来。
长时间政务处理的锻炼,让朱标已经有了独挡一面的能力,替代朱元璋处理一会儿奏折,足够胜任。
但很多政务上的事情,朱标总是会和朱元璋有着不同的意见。
这件事情,实在令朱标苦恼。
朱元璋走向后宫,健步如飞,一边儿走,一边儿问身旁的太监:
“咱大孙近些日如何?”
“身体康健,只是……”
朱元璋听着话语中“囫囵”,便知道太监话中有话,追问道:
“只是什么?”
“只是近些日,一直在做一套动作,从早到晚,从不停歇,像是……”
“嗯?”
“像是中了邪……”
朱元璋脚步一顿,回身看向方才说话的太监。
太监的眼神和朱元璋相触,帝王的威压,让他胆战心惊,连忙跪下小声解释:
“奴才只是听说……”
朱元璋不等太监解释,立刻道:
“莫要乱传。”
不多时,朱元璋便走到朱雄英居住的院落外面。
远远便能看到,朱雄英正在做第二套广播体操,雏鹰起飞。
院落中,除了朱雄英之外,椅子上还坐着一个中年人。
朱元璋知道,这是给朱雄英请的老师——大儒朱善。
可是,这个朱善怎么坐在椅子上,呆呆地一句话也不说,好像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朱元璋脑海中刚升起疑惑。
只听见院子里,朱雄英脆脆的声音响起:
“敢问先生,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若是‘家齐’和‘国治’之间冲突,又要如何做?”
这是方才朱雄英“眼珠一转”,想出来的点子。
先生朱善提问《礼记》中的“修齐治平”,朱雄英便想到了这个疑问。
在大明,家的范围,并非是家庭,而是家族。
一个大家族中,主仆也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口,是大明最基层的社会单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