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六章 家电市场,卷产能不如卷技术(2 / 2)老燕难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内地的家电市场,总体说来,竞争还算不上特别的激烈,但其实已经有一些很明显的变化在出现了。

内地说起来有数千家家电企业,但其实这个数量里包含了很多的偏远落后的地方小企业。

以前,这些比较偏远落后的地方,是拿不到这么多货源的,因此当地都有一些小型的电视机组装工厂,从外面买些零部件,再回去手工组装。

不过现在大量正规厂商的产品出现了,这些小组装厂的日子就开始难过了。以前,他们是拿不到配件,产量上不去,但现在配件倒是充足了,不过他们的产品却已经没有什么人买了。

我估计,明后年,内地家电的品牌竞争会明显的加剧,而这些偏远地区的小组装厂,基本都会被淘汰出局。”

对于内地的家电产业会有多内卷,陈兵是深有体会的。

过去的几年,其实只是内地电视机产业的起步期,对应的也只是内地家庭电视机,从无到有的阶段。相对于巨大的潜在需求,过去几年内地更多的是在补这个供给缺口。

而今年,城市里黑白电视开始销售减缓,其实是代表着内地电视机供给需求的缺口,其实已经被基本填平了,接下来将开始进入真正的市场激烈竞争阶段。

历史上,内地是在1987年就开始跃升为了全球第一大的电视生产国,内地电视机产量的快速提升,主要是大量引进霓虹的电视机组装生产线来实现的。

这一世,陈兵乱入,英豪取代了霓虹,成为了内地最主要的电视机生产线提供方,也使得内地的电视机产能,比历史上扩张的速度还要再快一点。

这些连产品品牌都没有的乡镇小电视机厂,被淘汰出局,其实还只是青萍之末的微风,距离真正的内卷风暴,还差着很大一段距离。

“老王,内地的家电市场竞争加剧,对我们英豪的影响大吗?”

“内地厂商对我们英豪的影响暂时还不大。

我们英豪的产品其实与内地厂商的产品,区隔还是很明显的。

就说我们的电视机产品,黑白电视、小尺寸的彩电,我们英豪这两年已经不生产了,我们现在的产品是以21吋的彩电为主,最小的也是18吋的产品。

但内地的那些厂商,其实现在即使能够生产彩电,也都是14吋、15吋这种小尺寸规格的,能够生产18吋的还只有几家,暂时不会直接与我们有太大的市场冲突。

不过,今年霓虹的彩电又再次进入了内地的市场,这些霓虹的产品,却必然会与我们争夺市场,这些才是我们正面的竞争对手。”

两年前,陈兵与霓虹彩电厂商,有过一次冲突,那时陈兵使了一些手段,在内地的配合下,短暂的停止了对霓虹彩电的进口。

但这种停止进口的手段,只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期的实施,时隔一年多,这些霓虹的彩电再次卷土重来,又一次杀入了内地的市场。

霓虹的彩电与英豪的产品定位基本是在同样的区间,品质上其实与英豪的比起来,甚至还略有一点优势,与英豪的直接竞争,一定是难以避免的。

家电是一个很大的统称,小家电先不去说,大型家电就包括了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四个大类,但其中电视是最特殊的一个。

洗衣机、冰箱、空调,更多的是提供的使用功能,一般来说,只要产品没有坏,居民去更换成新产品的意愿并没有那么强。

洗衣机、冰箱、空调这些产品,如果不是出了质量问题,或者是伴随买房进行全面更新,往往更新的周期会超过十年以上。

但电视不同,电视更多提供的是一种偏于享乐的功能,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居民更加的容易去主动进行升级换代,以提升使用的体验。

电视的更新周期,一般就是在五年到八年左右,这个更新速度自然是不能,和后世的智能手机一到两年就更新一次相比,但其实比其他的家电产品已经是快的多了。

尤其是在80、90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种节俭思想还没真正作古的时代,电视机才是第一个进入消费主义的大宗民用消费品。

历史上,内地的电视机需求,是经历过几次非常明显的需求升级的。

早期的内地电视,几乎都是黑白电视,那已经是内地大部分普通家庭,需要几年的储蓄,才能购买得起的大件支出了。

第一次全面需求升级,大概就是从85、86年开始的,城市中的电视机会在后面短短五、六年时间内,全面替换成彩色电视。

而进入到了90年代之后,内地的电视广播业也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带动了电视机的第二次需求升级,原本的那种小尺寸电视,开始被快速替代。

21吋、25吋、29吋的电视,陆续成为了主流的产品,而二十吋以下的小电视,开始在城市的商场中绝迹。这个过程,基本上覆盖了整个90年代。

进入新世纪后后,彩电的技术方向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分支,背投、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开始争夺市场的主导地位,直到大约2010年左右液晶电视成功杀出之后,市场才再一次进入一种技术成为主导的局面。

内地的家电剧烈行业竞争,其实是在90年代才开始进入白热化程度的,而且其中不仅有内地厂商之间的激烈内卷,还包含着一段,国产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大战,而其中冲突最为激烈的产品,就是彩电。

早期的内地产品,与霓虹为代表的进口产品,其实市场区隔是非常明显的,相互之间的冲突并不算特别大。

但进入90年代后,内地的彩电需求开始了从小尺寸向大尺寸的全面升级,使得内地家电厂商的产品结构也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升级,与霓虹厂商的市场冲突才真正的激烈了起来。

有不少媒体,在描述这一段的国产厂商与霓虹厂商的彩电大战时,很喜欢使用一个数据,说霓虹的彩电一度占据了内地彩电市场的80%。

这个数据明显是有些夸张了,但其实却是体现了那个阶段的总体情况,内地彩电需求进入90年代后升级的太快,而内地厂商的技术没有跟上来,一度被霓虹的厂商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现在还是1986年,内地的需求刚刚开始从黑白向彩色进化,高端的彩电需求在总体的电视需求中占比还比较小。

在原本的历史上,内地的电视厂商,在80年代末就开始了小幅的内卷,但都是在比较低端的市场上,并没有波及到被霓虹品牌占据的高端市场。

而这英豪的出现,其实是会提前引发内地高端市场的竞争加剧的。

陈兵的兴趣,一直不在CRT彩电,这个即将被全面淘汰的产品上并。陈兵没有与这些霓虹厂商,在CRT技术上进行过于激烈技术竞争的兴趣。陈兵想要与霓虹的厂商,去竞争的其实是液晶电视的市场。

现在霓虹的CRT彩电,再次杀回了内地,与英豪的竞争其实已经是一触即发了,王安时特意提起霓虹进口彩电的事情,其实就是想要陈兵能够定下一个策略基调来。

陈兵只是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给出了明确的整体战略。

“老王,我们英豪的彩电,在技术上比霓虹彩电并没有太突出的优势,但我们在成本上却是有优势的,而且内地是我们英豪的主场,在宣传等各个方面同样也有优势。

既然这些霓虹的厂商再次杀回来了,那我们就主动出击吧。

我们要采用的竞争策略很简单,就是用价格战这种最直接的手段,回去你们就开始制定新的产品定价策略,我们英豪的产品,全线降价。

必须保证我们的价格比那些霓虹的品牌,低10%到15%。尽量去挤压这些霓虹彩电在内地的销售。”

陈兵这就是想要趁着霓虹彩电刚刚返回内地市场,立足不稳的时机,主动去出击了。

“好的,陈总,我们马上就去讨论新的价格方案。”

陈兵还不罢休,“老王,霓虹的彩电品牌有十几个,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家孤军作战。

你一直是负责与内地的家电厂商进行协调的,接下来可以与这些内地家电厂商,再进一步加深合作,进行一次大范围的技术转移。

现在内地的电视厂商,还只能生产那种小尺寸的彩电,这次我们就主动帮助他们提升一下技术,让他们能更早的拥有大尺寸彩电的生产能力。

我们之前已经帮助内地建了600万台的彩电产能,估计内地现在的电视总产能应该已经快到2000万台了,这个产能已经足够大了,与其让他们再去建那些低端的产能,不如让他们加速技术升级。”

王安时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陈总,这些内地厂商的技术如果提升了起来,会不会反过来与我们英豪争夺市场啊?”

“这个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不过我们英豪未来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在欧洲和灯塔,本来重心就不会放在内地市场。

以后内地的彩电利润会越来越薄,以后我们在内地主要是去赚显像管的钱,只要这些内地家电厂商,能够多用我们的那些元器件,我们一样有钱赚。”

“好的,陈总,我明白了。”看到陈兵决心已定,王安时也不再多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