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PBH其实需要的光学相关材料或部件本来就不少,而华科光电要发展的业务范围,又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民用光电领域,可以说列出来的合作机会,真的非常多。
但三家集团的要求也高,很多单位在打听了一下各种需求的指标之后,根本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够达到要求,马上就直接放弃了。
倒是有一小部分单位,对自己的技术能力有些信心,但手头其实也没有马上能够满足要求的产品,也只能是洽谈一下技术合作,再根据三家集团的需求,进行专门的技术开发。
对于这种情况,陈兵其实是早有预料的。内地现在的工业基础在这里,想要马上就能筛选出一大批的合格供应商,根本就不可能。只能慢慢的进行供应商的培养。
内地其实在光学技术方面是有些擅长的东西的,但大都集中在敏感领域。而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方面,那就是非常的薄弱了。
内地其实各地都有不少所谓的光学仪器厂,但这些仪器厂普遍都生产规模偏小,生产技术水平也普遍落后非常的多。
可以说,这个时代,内地能够拿得出手的光学产品是非常少的。
例如,最常见的民用光学产品,照相机。
内地其实只有不多的几家工厂能够生产,而且无论是产品质量,销售数量,都与那些国际的巨头相差的非常遥远。
再比如,光学应用中最重要的材料,玻璃。
内地的玻璃产业,也是基础非常的薄弱,就不说那些高端的玻璃产品,就是最普通的建筑玻璃,内地的生产工艺都是全面落后的。
内地当前最主力的玻璃生产厂商,就是洛玻。60年代,腐国的皮尔金顿发明了浮法工艺,但内地想要引进这个工艺受阻,1971年洛玻就发明自己了的浮法工艺,其后经历了约十年的工业试验,在1981年才开始真正的大批量生产。
后世,内地的玻璃产业发展的规模很大,也有几个大型的玻璃生产集团,但都是后面才陆续发展出来的,在现在这个这个时点,大部分要么是还没有注册成立,要么就是规模还十分的小。
例如南玻,是84年才成立,虽然是一家合资企业,但起始的注册资金只有50万美元;1983年,曹德旺刚刚承包了一个乡镇的小厂,要到1987年才成立福耀,起步的资金也只有600多万人民币;信义玻璃、旗滨集团,更是要到到88年左右才成立。
此时的内地,连常规的玻璃产业,基础都如此孱弱,那些电子行业需要的各种电子玻璃,就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基础了。
想要在内地建立起相关的光电产业供应链,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但正是因为内地的基础薄弱,才需要提前进行拉动,否则让行业按照惯性来常规发展,恐怕二十年内都无法形成足够的供应能力。
陈兵非常明白,在内地的光电供应链布局,绝对是需要充分的耐心,做好长期奋斗准备的。
陈兵有太多的技术要发展,并不可能停下来等待内地的光电产业链慢慢成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依附在全球的相关产业链上。
等到内地的供应链起来了,再逐步进行进口替代。
例如,陈兵在大力投入研发的光刻机,就是非常典型的光学设备。其中的许多核心部件,内地现在根本就无法生产,就只能依赖进口。
光刻机有三个核心技术,光源、光路系统和工作台。
其中,工作台的相关技术,陈兵在荷兰的阿麦光刻机项目中,已经从飞利浦获得了基础的技术,而通过对阿麦的调整,这些技术也已经被转移到了英豪的半导体部门来,已经能够在内地的研发项目上进行应用了。
至于光源,这个时代的光刻机,还没有后来那么变态,需要的光源还没有达到深紫外光的程度,还处于G线光刻机和I线光刻机的时代,光源使用的也还是高压汞灯。
高压汞灯国际上能够生产的厂商不少,并不是什么特别稀缺,难以买到的资源,光源的重要性提升,是要等到光刻机光源需求,提升到激光发射阶段之后的事情。
但光路系统的重要性,此时已经开始逐步的显现了出来。
早期的光刻机,是采用的1:1投影技术,那时光刻机的光路系统,还比较简单。但随着投影光刻技术的兴起,在掩膜版和光刻胶之间采用了具有缩小倍率的投影成像物镜,有效提高了分辨率。
这就就需要更复杂的光路系统来实现,而对这个光路系统中的各种光学镜头的要求也就开始不断的提升了。
霓虹的尼康,原本就是给灯塔GCA提供镜头的供应商,正是由于镜头的相关技术在光刻机中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尼康才有机会成功超越了GCA。
这种光刻机所使用的镜头,生产难度就非常的高了,全球只有一些真正的光学巨头才能生产。后世能够生产光刻机用镜头的厂商其实只剩下蔡司、尼康、佳能了,而其中又以蔡司的水平最高。
80年代的时候,这些光学镜头的需求还没有那么变态,还有不少的厂商能够进行生产,而这恰恰是这个时代,光刻机最容易踩坑之处,一旦选错了镜头供应商,光刻机企业离废就不远了。
陈兵很熟悉这段历史,自然不会去踩坑,不会去随便选择镜头供应商。尼康、佳能本身都有光刻机业务,想从他们那里买光刻机镜头,是很困难的,陈兵其实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日耳曼的蔡司公司。
这个时候,日耳曼还没有重新合并,还被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而历史悠久的光学巨头蔡司,也被分成了西蔡司和东蔡司。
陈兵在海外的光刻机研发主要依靠的是阿麦项目,就是找上了西蔡司在进行合作。而陈兵在内地还有一个光刻机的企业,启航半导体设备,现在的镜头供应商就是找的东蔡司。
陈兵去年找上长光所,达成了许多的合作内容,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光刻机的镜头的。
未来如果要生产国产的光刻机,是离不开镜头国产化的。长光所是当前内地这方面技术储备最深的,这个东西难度再大也必须要搞。
而在陈兵的资金支持下,长光所不仅在自己加大镜头的工艺研发,并且通过更加高层的关系,也已经联络上了东蔡司,并正在就镜头生产工艺的引进,在与东蔡司进行谈判。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