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6章 郭安:陛下,您文治还差一样东(2 / 2)树上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各种银甲、银叉、银碗筷、银锭,两万三千石!

各种铁甲、刀枪、铁具,也有着三万石左右!

还有各种珍珠宝贝,四千箱!

至于剩下的粮食,或着一些西域特产,更是不计其数。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朝廷上下,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怎么这么多?

所有官员的眼神,都变了!

而这时。

曹国公李景隆,也带着五万征西大军,顺着水泥直道,回到京师。

太子朱高炽,带着官员,再次在城门口迎接李景隆等征西大军!

随着征西大军回归,朱棣便在朝堂上论功行赏。

而这次。

对于朱棣对一众兵将的封赏,朝堂上官员的反对声,则是小了很多。

就凭那么多的金银珠宝,这些武将值得。

不过,很多官员却是秉持着,多给赏赐,少封爵的想法。

但尽管如此,大明又多了一批子爵、伯爵!

而大明一众藩王,也都开始蠢蠢欲动。

下南洋奏章,也一本本的飞进皇宫。

对此。

朱棣也全部批准。

不到一个月,便有数百艘大船,载着成千上万大明藩王与兵将,下南洋与西洋而去。

……

顺德郡王府,一座凉亭内。

郭安与朱棣、朱高炽、郭慎四人,坐在一块。

一旁,还摆着一个小烤炉。

里面,放着四颗硕大的番薯,这会番薯的表皮,已经开始变色,还散发出一股股诱人的香味。

“郭慎,你今年已经十六了吧!”

正在盯着火炉的郭慎,听到朱棣的问话声,顿时打了个机灵,连忙满脸恭敬的回道。

“回陛下,微臣今年正是十六!”

“也该成婚了!”

朱棣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想当年,咱也是十六之时,与皇后成的婚!”

郭安恭恭敬敬道:“微臣谨遵陛下吩咐!”

这下,朱棣忍不住看了郭慎一眼,“你这小子怎么与郭卿性子天差地别!”

这句话,郭慎不知该如何回!

郭安则是轻轻一笑,“陛下,微臣也发愁,这些小子整日看那些圣贤书,已经被各种礼法束缚,成了一个书呆子。

微臣都担忧,这小子以后会被别人狠欺负!”

朱棣忍不住瞥了一眼郭安,“现在如今,整个大明,还有何人敢欺负你顺德郡王府?”

郭安缓缓摇头,“陛下,在明面上,微臣乃是大明郡王,身份尊崇,无人敢惹。

但是,这是陛下信任微臣的缘故。

若是微臣顺德郡王府不被陛下宠信,恐怕那些百官会一个个跳出来,攻歼微臣……”

朱棣眼睛一瞪,“咱怎会是那般是非不分之人?

还有,太子也怎么会是那般昏君?”

“陛下恕罪,微臣并非此意!”

郭安脸色微变,连忙解释道:“微臣之意,微臣顺德郡王府的荣华富贵,全靠陛下宠信,在朝中没有任何威信。

而朝中那些官员,最会在暗地里搞一些小动作。

微臣在世之时,还能压得住那些文官。

微臣若是不在了,郭慎这小子一个书呆子,指不定要被那些文官怎么欺负呢!”

“……”

朱棣与朱高炽,还有郭慎,都是一脸无语。

半晌,朱棣才缓声道:“郭卿担忧的有些太过于早了吧!”

郭慎也都忍不住跟着缓缓点头。

“谁让这小子整日一副书呆子的模样!”

郭安忍不住瞪了一眼郭慎,随即也没继续这个话题。

“陛下,这么长时间了,番薯也该烤熟了!”

“番薯?……对,对,番薯也该熟了!”

朱棣一愣,连忙拿起一旁的一个铁夹子,将一颗番薯给夹了出来。

然后,也不顾烫烧,直接用手捏了几下。

“熟了,熟了!”

说完,便一脸兴奋的用手将番薯给剥开,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番薯肉,同时香气四溢。

“烤出来的番薯,果然就是香的很!”

朱棣夸赞一声,便直接吃了起来,一边吃着,还一边呼着热气。

见状,一旁的郭安与朱高炽、郭慎三人,也各自拿起一颗番薯,吃了起来。

一颗番薯下肚,几人感觉肚中又充实了起来。

看着脚下残留的甘薯干皮,朱棣又是忍不住满脸赞赏。

“我大明有了此番薯,真的好啊!只需放在火堆上,烤上一会,不需添加任何佐料,便是最香甜的美食。

而且,一颗下肚,还有些顶饱。

此番薯,对我大明万千百姓,都是一道美味啊!”

“陛下所言极是!”

“今年的番薯,又是大丰收。去年那些领了番薯的人,交还完番薯后,家中的番薯还能堆满一个仓库。

明年,等到明年,大明所有百姓都可以种上番薯了!”

“陛下,明年我大明还没有任何战事。玉米与土豆,也能开始推广,百姓们的日子,将会更加蒸蒸日上!”

“是啊!”

说起这个,朱棣的眼中,便冒着亮光。

“我大明必将大兴!”

郭安又道:“我大明百姓不仅安居乐业,还可以从西洋、南洋那些蛮子手中赚到更多的钱财。

陛下治理的大明,必然比盛唐还要兴盛繁华!”

“哈哈哈……”

听此,朱棣更是大喜。

“咱大明被前元那些蒙古鞑子给祸害的太惨了,咱身为大明皇帝,当让我中华大地重新兴盛起来!”

“陛下已经做到了!”

郭安点头说道。

随后,又一脸正色道:“不过,微臣觉得仅仅只是开疆扩土与建设大明,让大明兴盛,还有些不足!”

“哦?”

听此,朱棣与朱高炽、郭慎三人,顿时紧紧看向郭安。

“郭卿有何想法?”

只不过,朱棣与朱高炽两人,是满脸好奇与期待。

而郭慎,则是有些担忧。

郭安深思片刻,便说道:“陛下,每一代明君,都应有文治武功。

陛下现如今,武功空前绝后,但文治,微臣觉得还差点意思!”

郭慎眼中更是惊恐,爹啊,您怎的如此大胆?

朱棣的神情,也是肃然了起来:“差到何处?”

郭安微微拱手,缓声道:“陛下,微臣觉得,陛下还差一部洪鼎大典,此大典不仅可以造福后代,也可彰显陛下的文治!”

“洪鼎大典?”

朱棣神情更是好奇,“郭卿,这是什么?”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