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印刷报纸(1 / 1)凤山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纸在中国起源甚早,采用印刷术印刷报纸,那也是唐宋时期的事情了。然而早期采用印刷术印刷的报纸,都是雕版印刷的,活字印刷报纸却起步较晚。后世有文献记载的最早采用活字印刷的报纸,是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印刷的邸报——《京报》。

“京报”这一名称在明朝已经出现,但在明代实际上是邸报的别称。邸报主要为当时的从政者提供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属于褒奖和任免官吏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属于缉拿刑事罪犯的内容。因为在明代,各省都派有专司文报的提塘长驻京师,兵部则派出提塘分驻各省。驻京提塘称为“京塘”,京塘抄发的邸报称为“京报”;驻省提塘称为“省塘”,抄录的各省辕门钞称为“省报”。这种省报往往印成单张随京报一同分发。所以“邸报”这一名称就逐渐为含义更加明朗的“京报”所取代。加上明代的邸报发行范围扩大,一个府就有好几本,提塘从六科抄得邸报原件后,便让民间抄报人抄写或印刷若干份,由塘兵排日提送。当时既有提塘主持的官报房,又有抄报人组织的民间报房。

因为邸报的内容有一定的保密性,而抄报人多是没考上功名的普通老百姓,因此便会出现个别胥吏和商贾向民办报房订阅邸报的现象,不过这种行为在明代是被明令禁止的。因为阅读邸报这是属于官员们的特殊政治待遇,这些从政者们还不肯轻易与庶民共享。因此,明代虽有“京报”这种名称,也有民办报房专司抄报工作,但还未发展到后来那种由民间报房公开发行销售的程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像活字印刷术这种前期投入比较高的技术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到邸报的印刷上,因为受众面太小了,而且还不能产生收益。而像经史子集之类的儒家经典的印刷早就被各大书局将活字印刷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朱冶廷想到《大明报》能不能一炮打响的关键还是在于印刷的质量与速度,因为活字印刷术在明代已经运用得很成熟了,只是自己还没去活字印刷的现场参观过,所以就让英国公张仑带自己去他家书局的印刷工坊视察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于是英国公张仑就领着朱冶廷一行人来到了他家书局的印刷工坊。

朱冶廷一行人来到了一排转轮排字盘前,上面密密麻麻摆放着字块儿。

这个印刷工坊虽然是英国公府的产业,但平时都是由专门的管家在打理所以张仑也是第一次来。而魏彬则把那些微小的字块拿在手中仔细看了看,发现都是些阴文,还有些疑惑。

“就编排一个版面的《三字经》吧!”朱冶廷对英国公张仑吩咐道。

英国公张仑忙唤来管家张忠祥,让他把差事安排下去,这个作坊单单是排字工就有十二个,分作两班制,每组四人选字两人排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非常熟练了。

至于如何分配如何协作,都是工人们自行摸索出来的。

管家张忠祥将《三字经》分发给排版工,就开始让人拿了沙漏计算时间,并解释说,他们天天都是这样排版练过来的,都是老手,一般来说,千字以内是不会出错的。

朱冶廷一听,不断点头,这个管家很会用人。

“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张仑请示朱冶廷后,大声宣布。

只见有俩人不断地转动木盘,手中不断地起起落落,旁边一人接住字块就顺手递给一名排字工,排字工着将木块放进一个个小格子内。大家看得是眼花缭乱,动作太快了。还没看清楚,工人们便停下来。

这就完了?张仑等人眨眨眼,再看沙漏,还没到一刻吧?

排版工退下,然后还是两名校对工上场,一一对照,然后禀告说正确无误。

英国公张仑点点头,又叫上印刷工,一人刷墨,一人铺纸,一眨眼功夫,一张印有三字经的纸张便出现在大家眼前。

朱冶廷接过英国公张仑递过来的纸张,魏彬也都赶紧凑过来围观。

只见那纸张上的字一个个极为清晰,都是结构方正匀称的楷体字,排列得整齐有一致,看上去很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啊,我想起来了,这些字中间还少了一样东西!”朱冶廷看着纸张上的文字,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少了什么?我怎么没发现,这篇三字经没错呀!”魏彬在一旁又看了一遍,发现与自己学过的三字经没有差别,不禁疑惑地问道。

英国公张仑在听到朱冶廷的话后也是一头雾水,不过看到魏彬已经替自己把问题问了,就静静的等着看朱冶廷怎么回答。

朱冶廷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因为印刷报纸的话多用到白话文,读者也多是普通的百姓大众,所以我们印刷时要考虑便于他们识文断字。朕刚才忽然想出了一些符号,可以加在这些文字中间,方便断句。”报纸面对的是大众,当然不能让大伙儿对着一排排文字进行猜测。

朱冶廷当下就用笔在纸上把前世里常见的标点符号都画了出来。

“这个带尾巴的是表示一句话未说完,叫做逗号;这个小圈儿是表示一句话结束,就做句号……”朱冶廷随即给英国公张仑他们解释了什么是逗号、句号、冒号、引号、感叹号、顿号、省略号等等。

魏彬在一旁听着频频点头,感叹道:“不错不错,如此一来便可省事许多,免得大家还得审文断字,往往为了一句话争论半晌。”华夏汉字意义深远,不同的断字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意思。

“微臣以为,可以将此法在天下推广,如此定能让那些学子更便于读书理解。”英国公张仑高瞻远瞩地道,又有些犹豫,“只是,就担心那些迂腐之人阻拦。”

若真推行下去,就拿蒙学来说吧,无不是先生在前面一字一字地讲,如何分段都由他们说了算。若真全部用了标点符号,只要会识字,小孩子都能看懂书本了。一本启蒙书做多不过几十页,有的更少,那么,不是一年就能学好几本了么?还需要那么多先生干嘛?

朱冶廷倒没这些担心,宽慰英国公张仑道:“英国公不必担心,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我们把报纸办好,让人们都看到了使用标点符号的好处,自然能让那些迂腐之人看到大势所在。”既然朱冶廷已经考虑清楚,大家也就不再讨论是否施行的问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