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安邦见到了王承恩本人,果然是一个忠厚慈祥的人。
银票,李安邦衣袖里面就有,可送与不送让李安邦为难了。
居历史记载,在崇祯十六年,崇祯向所有大臣募捐,王承恩把全部家当拿出来,也只有区区五万两。
凭借王承恩的俸禄,肯定积攒不起五万两银子,他收受贿赂了是肯定的,但他又不贪心。
那王承恩的钱财,都来源于惯例孝敬,这种惯例孝敬,已经不算是收受贿赂了。
因为大明官员的俸禄很低,各级官员都在收受各种孝敬。
那就按照惯例来,李安邦趁着和王承恩行礼的瞬间,把一张千两的银票,不着痕迹地塞进了王承恩的手里。
王承恩也不着痕迹的把手收回袖子,然后一侧身,请李安邦进去。
李安邦进门之后,就推金山倒玉柱,对正在批阅奏章的崇祯行单膝跪拜大礼。
“微臣会川卫指挥使李安邦觐见陛下。”
崇祯立即放下手中奏章,笑盈盈地对着拜见的李安邦道:
“爱卿,到朕跟前叙话,小德子,快去李爱卿帮张椅子。”
皇帝赐座,只能座半边。
“谢陛下赐座。”
李安邦俯首帖耳地来到御案前的椅子前,先对崇祯行了一个鞠躬礼,在小心翼翼座半边椅子。
“爱卿不必拘谨,就当与朋友闲聊一般好了。”
到了这里,李安邦才抬头看崇祯。
一个十七岁的俊美少年郎,星目剑眉,唇红齿白,不比现在的少年明星差。
大明立国已经两百多年,优生优育已经十几代了,崇祯的相貌肯定不差。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本来还是上高中的年级,却要负担起整个晚期帝国的复兴责任,何其难也。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晚明的人才到是非常的多,可又没有识人用人的本领,等于没有。
历史也证明,不管崇祯如何节俭辛勤,也无力回天。
一句话,一个十七岁的中二少年,如果没有人帮他,他没有办法复兴中华民族,也不能振兴大明朝。
看在他礼遇自己,看他敢于殉国,看在大明得国正,看在大明的骨气等份上。
李安邦决定全心全意帮崇祯一把。
“谢陛下,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对于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卫指挥使,崇祯对他的印象极好。
“这次朕可要好好谢谢爱卿了,有了爱卿贡献的五百万两银子,今后几年的财政亏空就可以抹平了。”
对于崇祯,李安邦觉得自己有必要提点一下这个中二少年。
“陛下,这点银子最多只能抹平大明两三年的财政亏空,两三年之后呢?又是亏空,那时又该如何?”
是啊!如果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国家财政今后依然会连年亏空,到时候又怎么办?
崇祯沉默了片刻,用求教的口吻问道:
“爱卿可有方略?”
李安邦不打算对求知欲望强烈的崇祯有所隐瞒:
“微臣道是有几条快速切永久解决国家财政收入的办法。”
说道这里,李安邦故意停顿了下来,崇祯立即明白了李安邦的意思。
有可能李安邦的策略有点违反什么忌讳。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