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弹劾(1 / 1)嘒星小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家此话说得就相当直接,一下把谢方叔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了。其实,也可见官家赵昀是倦于再议论此事了。

谢方叔郑重说道:“官家,余玠是否会造反,臣无法预知,但臣知道的是,若是再给余玠更多的权力,那他定是有造反的可能的!”

谢方叔的话也算是直接了,看样子他是一心想将余玠弹劾下去,也有可能希望余玠能有一死。

赵孟启盯着谢方叔,这个后世留名的爱民宰相,此刻在赵孟启眼里竟然像个敌人,反而他觉得自己同那个奸恶小人丁大全倒成了战友。

不得不说,朝堂就是很奇怪,时而是敌,时而是友。

但赵孟启不大喜欢这些,他总觉得,很多时候国家灭亡就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之间的朋党之争。

官家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谢方叔,若有深思的样子。

谢方叔道:“官家,臣这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的稳定而虑啊!还望官家明鉴!”

官家叹了口气道:“这事朕又何尝不忧?但当日余玠遣蜀,只有朕钦赐的头衔而已,他可谓是白手起家,到今天将蜀地管理得富饶安定,前几年,甚至因为蜀地上交的税款过多,就免了京湖之地的。而且,朕当时也答应过余玠,全权由他在蜀地大肆改革用人,只要他能帮朕守住蜀地即可。如今可见,他不仅守住了,而且还为大宋收复了几座城池,此等功劳,朕又怎有理由剥削他的官职呢?”

谢方叔略微想了一会,准备再为自己方才所言辩解,可这时徐清叟又开口了。

“官家所言确实在理,余玠是功臣,若是随意罢黜功臣罢黜余玠,固然会叫那些固守边疆的功臣感到心寒。可余玠专制四蜀,凡有奏疏,皆词气不谨,这点官家应当是知道的。”

徐清叟说罢,微微弯下腰部示意官家。官家则略有无奈地点了点头。

徐清叟继续道:“既然余玠不知道事君之礼,又不能够轻易将其罢黜,陛下何不出其不意而将余玠召还?”

赵昀只是沉思,没有回答。

徐清叟道:“陛下难道以为余玠手握大权,不敢轻易回朝?既有此担心,何不下一密诏,召其归。余玠若接旨归还,则其必无谋反之心,倘若有,他也无法谋反;若余玠不敢归还,那自然表明余玠他早生了谋逆之意,官家就可以早日为之,以免滋生更多隐患。”

赵昀道:“徐卿之计,其实谢卿早些时候就同朕讲过,但朕忧虑重重,没有采纳。”

徐清叟继续劝道:“陛下万不可犹豫不断,否则将会养虎为患,野兽长大了,就不再温顺,会咬人的。”

官家向后仰了一下,问道:“众卿都如何看待?”

右丞相吴潜道:“方才大家都说过支援大理的将才,非余义夫莫属,可如今竟又怀疑余玠会有谋逆之心,官家,用人不可过疑啊!”

端明殿学士李曾伯亦言:“是啊,官家,臣觉得余将军治蜀以来,没有功劳,亦有苦劳!而且,余将军若是真想谋逆,他又何必费劲心血与蒙古人抗争呢?何不写几封书信,与蒙军成为朋友,转向攻打我大宋,岂不更容易些?”

李曾伯这话说得更是直爽,也道明了余玠是不可能谋反的。

“若是余将军处心积虑装出来给咱们看的呢?”

赵孟启望去,说话的人是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男人,此人便是殿中侍御史吴燧。

吴燧道:“官家!谢相公和徐尚书所言不可不虑啊!余玠此人早心生骄傲,轻视官家,轻视朝廷,官家不可不察!臣这里有状告余玠的七大罪状,还请官家过目!”

原来,在上朝之前,谢方叔将文书交予了吴燧,而这吴燧本就同谢方叔关系很好,他自然会帮着谢方叔。

对于赵孟启而言,他是深感震惊,他本也知道朝堂之争,可今日才算见识到有多么激烈,看样子,要把控这群士大夫,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不仅仅是官家,众人可谓都是无不惊讶,今天众人相聚于此本是讨论蒙古入侵问题,可今日却变成了弹劾余玠了。

吴燧继续道:“余玠聚敛罔利,无视朝廷,罪状在此,还请官家过目!”

内侍走了过去,准备将吴燧手中的文书呈给官家,却叫一个年轻的声音打断了。

“不可!”

众人纷纷望去,竟是一直以来坐在一旁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的赵孟启,也是,这朝堂几乎都是中年人与老年人的论场,他一介少年而已,好像确实插不上嘴。

赵孟启看了看赵昀,后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孟启又转向吴燧道:“吴御史有些过了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使余玠有些过错,可他在蜀地起到的作用之大,不是御史您能比拟的。而且,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外有外地,内有忧患,国家并不安定,这个时候,选择革除功臣,岂不是自断双臂?”

赵孟启也是觉着生气了,才决意开口的,这些人的争吵,他是早就听烦了。

赵孟启这一声呵斥以及发表的意见,叫众大臣都颇感惊讶,在他们眼中的那个傻子皇子,今日的言论表达以及气度是不凡的。

李曾伯道:“是呀!此时弹劾余玠,恐怕不是合适的时候。若觉得余玠真是有疑处,不妨等到蜀地有合适人选替代之,再审视余将军也不迟。”

丁大全也参活进来:“臣附议。”

吴燧不依不挠,在余光瞟完谢方叔后,又接着向赵昀道:“可余玠之事,不可不防啊!此事关系着朝廷的安危!”

官家赵昀实在觉得厌烦,他只是伸了伸手,示意内侍先将文书呈上来。

赵昀拿起文书,简单看了看,果然和他预想的相像,不是什么受贿的记录,就是说蜀地民生哀怨,有些就是莫须有的罪名。

停了一会,官家说道:“余玠之事最近就不要再提了,等国难度过,再将余玠召来不迟。”

皇帝终于表明了态度,看样子余玠暂时是安全的了,赵孟启松了一口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