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亚历山大的万有引力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亚历山大做了充足的准备。
《油画杂志的采访,行业内的话题度是极高的。
所谓“给我一个支点,便能翘动地球。”
再也寻找不到比脚下的舞台更坚硬的支点,他充满艺术魅力的猜想,在今天之后,便会翘动整个艺术行业的目光。
换成物理、化学这些方面的话题,学术辩论自然也存在,例如大名鼎鼎如爱因斯坦和波尔量子力学里的一系列论战。
但这种辩论终究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实验的结果比言语更加有力。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在比萨斜塔上丢两个同样大小质量不一的木球和铁球下去来的方便。
万有引力自然会以公正严明不偏不倚的态度,证明伽里略和亚历士多德谁是更加正确的那个。
到了艺术和哲学的范畴,严谨的学术精神自然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你又要怎么设计实验,去证明印象派和学院派哪个是更正确一些?去判断追求作品的公共性和社会道德性与把目光放在优美风景和个人自由上,两者之间,哪个更加代表了艺术的发展风向?
很难。
朋友。
这真的很难。
支持不同观点的学者,终究会要吵个不停的。
既然都是一种基于主观思维上的判断。那么现实世界里就很难找到一座“比萨斜塔”存在,能把学院派与印象派,把卡洛尔的真实身份是位叫做卡拉的无名画家,还是莫奈的妻子卡美尔一起丢下去,看看到底哪个观点能够率先落地。
地心引力能够公正的吸引木球和铁球。
它却无法对看似虚无缥缈的美学精神做出裁决。
自然的伟力对此束手无策。
大家终究还得找个活生生的东西来当裁判的。
人们用哲学、信念,艺术理论……种种精神世界的砖,在文字和绘画里,用审视和批评,修建着别样的高塔。
于是。
评论家这么历史悠久的职业,就应运而生了。
《油画杂志的采访舞台,便是承载着他与顾为经之间观点孰轻孰重的天平,是虚空之中歪斜着指向天幕的比萨斜塔。
至于它的艺术总监……伊莲娜小姐——她相当于那位站在塔尖上,手里拿着两个球的白胡子科学家伽里略?
不不不。
亚历山大目光炽热的盯着年轻女人看。
“她才不是伽里略,人家……可是……地心引力啊。”
在这场讨论里,安娜·伊莲娜扮演着地心引力一样的工作。
无论是伽里略还是亚历士多德,都不能决定铁球和木球谁先落地。
唯有地心引力能决定这一切。
它是自然,是法律,是规则。
区别只在于。
寻常的地心引力会吸引着物体落向地面,而这种,则能够将一个人,反过来抛向艺术世界的云端。
还有。
寻常的地心引力会公正冷漠的对待着环绕着它身边的每一个舞台,不管是木球还是铁球,都一视同仁的吸引着它们。
这种不会。
这种地心引力是有灵魂的,有灵魂便会有喜恶爱好。
对伊莲娜小姐来说。
“卡美尔”的这枚铁球,就是会天然比什么“卡拉”这枚灰尘朴朴无人问津的木球,来的更有吸引力一些。
理所应当的事情。
她是新上任的年轻女总监。
亚历山大自认,是能把握住对方的一些心思的。
他要求的也不是《油画杂志为他的观点背书,能在采访现场讨论一下,伊莲娜小姐稍微给一点偏向正面的意见,然后再到之后的正式版面里,做为一种有趣的猜想,把他的观点介绍一遍便足够为他吸引颇多关注了。
还是那档子事。
艺术家被拍到和顶级画廊的掌门人在意大利餐厅里吃顿饭,身价都会在瞬间暴涨。
而他这样的学者,自己的观点能被《油画杂志拿来讨论、报道,介绍给社会上的公众,与他自己在预印刷网站上发篇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刻薄点说。
只要这个话题够热,自有大儒来为亚历山大辩经也不好说呢。亚历山大做好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足够了。
运作得当的话。
莫奈的妻子卡美尔其实是史上第一位印象派女画家,这样的新闻能带来的热度和讨论度,绝对不会比什么达芬奇多了一幅《救世主来的低。
想想后者可吸引到了多少的关注,连小李子都要跑去拍电影了呢。
如今学界一提到《救世主,就是牛津大学的martin kemp和大都会的博物馆的carmen bambach这一批人。
他们都是受邀进行研究,最早为《救世主背书,认为它们符合达芬奇晚年作品风格特征的学者,如今很多也都成为了行业里的泰山北斗,有几位每年光是做不完的相关讲座和学术会议,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亚历山大相信。
再过些年。
学界一提到《雷雨天的老教堂,一提到女画家卡洛尔,想起的定然就是他亚历山大的名字。
至于顾为经?
他已经足够好运了不是么?
金钱上的收益足以对的起他这份好运气了,捐画什么的与他无关,要恨就恨罗辛斯去。
学术上的事情。
小孩子还是不要乱掺和了。
有些东西,就合该与他无关,还是交给他这样的专家好了。
标准答案就放在那里。
他想不到。
怨得了谁?要怨只能怨自己没本事。
——
“卡洛尔。coral,卡美尔,camille,抱歉,你有读过小学的课程么?”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