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倘若处理的轻了,又会留下无穷的祸患。
朱标在停顿了许久之后,突然变得坚定了很多,道:“马上再发一道旨意,朱济熿和朱有熏二人全部废为庶人,着晋世子朱济熺,周王朱橚严加管束。”
朱济熿和朱有熏两人即便承不了爵位,那都是不可撼动的郡王之爵。
除了他们本来的俸禄之外,再凭自己的身份置办上产业,他们一辈子荣华富贵就不用愁了。
现在被废为庶人。
首先朝廷所定立的俸禄肯定是没了,其次也会丧失了皇家子弟衍生出来的一些福利。
再让朱济熺和朱橚管束,就是自由也会相应减少很多的。
杨永保领命后很快退出。
朱标叹了口气: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放到了皇家之中只会更难。”
老朱二十六个儿子,也就是二十六本难念的经,朱标作为大家长要把这些经都处置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朱标兄弟间还算和谐。
接连发来两封不同的旨意,朱橚和朱济熺只会猜想是因朱济熿和朱有熏又干下了啥不可饶恕之事。
当然,朱标完全可以把朱济熿和朱有熏给朱允炆的信给了他们二人。
之所以没有,恐也是出于对朱允炆保护。
既然朱标已做好了处理,朱允熥也就无需再在这事儿上多言了。
其实,就朱济熿和朱有熏那样的,在朱允熥跟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们不仅没啥可用的资源不说,而且在身份上还名不正言不顺的。
但凡他们要有这两样的其中之一,也就不会拉上朱允炆一块了。
良久后,朱标又道:“此事你就别再参与了,也别告诉你皇爷爷。”
不让朱允熥参与,还是不想让朱允熥牵扯进宗族不和的这类事务中。
不让老朱知道,也是不想让老朱担心。
朱允熥点头,应道:“儿子明白!”
之后,朱标招呼杨永保拿来火烛,把朱济熿和朱有熏写给朱允熥的那封信,放于火烛之下付之一炬。
这样做,既是为保护朱允炆,也是为保护朱济熿和朱有熏。
同时也是告诉朱允熥,只要别再整啥幺蛾子,那这事儿就到此为止了。
朱标先后两道旨意到了太原和北平,私下具体发生了啥不得而知,至少在面上没引起啥动静来。
有朱标在前面扛着,朱允熥也没再操心。
他大部分时间还如之前的那种,帮朱标处理朝政,偶尔去一趟职大和富明实业,每隔两三日或自己,或随同朱标按时去看老朱。
这日,朱允熥和朱标打了声招呼,便去了文渊阁。
姚广孝在朱允熥不在京中的时候,便随押送银子的船队回了应天府。
不管咋说,姚广孝进京是受朱允熥所邀请的,他刚一进京就给朱允熥送了拜帖。
只是,几日时间朱允熥忙的厉害,一直没抽出时间见要姚广孝罢了。
今日终有了些时间,来见姚广孝的同时,顺便也看看大殿的编撰情况。
富明实业至少有一半的收益都用在了这上面,也总得看一下其中的进程如何了。
进了文渊阁,各种各种的书籍堆的到处都是,一些或着官袍,或着长衫之人正在这一巨型书山之中奋笔疾书。
朱允熥进来竟也没让这些人有任何表示。
由于是在宫里活动的,朱允熥还穿着蟒袍呢,但一些人不过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便再连个眼神都没再给他了。
这么多年了,他的存在感还是第一次这么低。
朱允熥在人群中找了大半天,找到了一身僧衣剃了头发的姚广孝,径直走到了他的跟前。
“道衍大师。”
历史上,人多说是姚广孝撺掇朱棣谋反的,但就当时那种情况来看,朱棣他若不起兵等待他的必然是死路一条。
人被逼到了那种绝境之上,除了奋起反抗还能怎么办?
反倒是靖难成功之后,姚广孝拒绝了朱棣高官厚禄金银美色的赏赐,还坚持以僧人的身份继续修行。
从这一点上看,就挺值得称颂的。
听到喊声,姚广孝这才从桌上连成片的书籍中抬起了头,见到是朱允熥,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喊道:“殿下!”
朱允熥也回了一声,抬起头笑着道:“大师能回来担任大殿的编修,此乃为朝廷的荣幸。”
先不说别的,光是姚广孝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赫赫之名,便就不是个泛泛之辈。
在朱允熥过来的时候,朱标也对姚广孝给予了肯定。
姚广孝还没过来的时候,解缙作为总编纂,无论是人还是书都由他来管。
可解缙那脾气都知道,他除了要求参与编撰之人工作的时候一丝不苟,还要求他们私下德行不能有亏。
按照解缙那个标准本就挑不上几人,再加之谁要是在编纂期间出了差错,还会被踢出去。
这样一结合,又能找出几个真正让解缙满意的,大典编撰的进度自然也就因此停止不前了。
还是姚广孝来了后,放宽了挑选编纂者限制,这才得以使编纂者达到了近两千人。
最重要的是,姚广孝没来之之前,因解缙严苛的挑选进度,让很多想要参与编纂之人始终不得进入。
要知道,这些人正是为了能参与大典的编纂,所以才放弃了朱允熥经手富明实业的弹劾。
因为这,这些人没少转而在朱标跟前状告过解缙,
对于此事,朱标也曾找过解缙。
但解缙却坚持自己的没错,他认为既然把这事儿交给了他,那他就要做到最好,要不然大可裁撤了他这编纂。
正是因为解缙这脾气,才能做了编纂大典这种一丝不苟的事情。
这世上没有比解缙更合适干这事的人了。
对于这,朱标也无可奈何。
直到姚广孝来了,朱标把大典编纂人事方面的事情交给他,只让解缙负责大典的内容,编纂的进程这才加快。
“殿下谬赞了。”
“贫僧能得殿下的赏识,也是贫僧的殊荣。”
说话的功夫,姚广孝把朱允熥请入不远处的茶水间。
大殿编纂的时候需要绝对的安静,这茶水间就是为了有访客的时候用的。
朱允熥跟着姚广孝进去后,很快有书吏送上了茶水。
姚广孝还没和朱允熥见面的时候便对他评价很高了,见了面之后便和朱棣说当初预备送他的那顶白帽子怕是办不到了。
同时还说,朱允熥的野心不会只在区区大明,而朱棣若想建功立业也不用只局限于大明了。
总之,姚广孝对朱允熥评价很高。
当初朱允熥和朱棣受足利义满相邀访问,姚广孝就曾与朱允熥有所接触了,由此也见识到了朱允熥的手腕。
对朱允熥,姚广孝是认可的。
若非朱棣也是一代可辅左的雄主,姚广孝都有改换门庭的打算了。
最重要的是,他能感觉到朱允熥是了解朱棣那种喷薄欲出的雄心壮志的。
但,却从未曾怀疑过朱棣。
每布局一步都把朱棣当成可用的大将,每一步都把朱棣放在了刀刃之上。
非有大魄力之人,不可能如此做的。
倭国的重要性朱允熥不是不知道,如若不然他就不会在倭国布局这么多。
但即便如此,朱允熥还是把重中之重的倭国交给了朱棣。
不仅如此,还把朱高煦朱高燧放到了朱棣身边。
他们两兄弟头脑虽然不够,但却绝对是冲锋陷阵的好手。
父子三人联合以倭国作为跳板,他们有千百种方法让倭国彻底脱离大明的控制。
但,朱允熥对朱棣一直信任如初。
哪怕如朱棣这样一代雄主,在朱允熥这种收买人心手腕之下,也心甘情愿做朱允熥大业下的急先锋了。
“四叔还好吗?”
朱允熥先笑着和姚广孝聊起了琐事。
对于姚广孝,朱允熥同样很器重。
就历史上姚广孝做的那些事情,朱允熥无时无刻不想把姚广孝收入囊中。
但他非常清楚,姚广孝虽不是名士却有名士的风骨,他自选择了朱棣之后,那就绝对不会再伺二主了。
他若提出这样的想法,不仅辱没了姚广孝心中的自尊,也会在朱棣心中留下刺的。
所以,朱允熥对姚广孝只是借用。
不论情景如何变迁,姚广孝都将永远是朱棣的私人。
“挺好的。”
“现今倭国的事情基本都已经理顺了,很少再有用出兵的时候了,不过毕竟是外邦,想要彻底长治久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倭国比交趾要难上很多,交趾很早之前就曾隶属过华*,他是存在这一土壤。
对于倭国这种第一次隶属的,还要从头开始培养,这非有绝对耐心所不能办到的。
“殿下那个鸳鸯阵很实用。”
“王爷让这一基础上又变化了好几个,那些不愿归附的的杀的人仰马翻。”
“强大的而武力也是倭国能这么快维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爷找了些能锻造倭刀的工匠,此次随贫僧一块过来了,如何安排全权交给殿下。”
朱允熥弄出来戚刀能战胜了倭刀,只是因造型上压制而已,论锻造工艺上还是有些差别的。
这也不怪别人,主要是他们丢了唐刀锻造技术,才被倭国给迎头赶上的。
朱棣把这些人送给朱允熥,也是希望朱允熥能把这一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即便姚广孝没有明说,朱允熥也还是点头道:“四叔此举倒正好符合孤的意思,现在的大明只是一时强于倭国。”
“要想不丢失这一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盘,得永远保持我军事上的优势,而这优势除了战法等多种方面,武器上也占据很大的作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