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35.第421章 卢象升(2 / 2)罗小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卢象升沙哑着声音,打断了姚亚平的话。他知道姚亚平想说什么。

“我都知道。”

姚亚平抬起手,同样擦去了眼泪,仰头恨声道。

“卢公,朝廷昏暗,腐朽不堪,民不聊生,致使天下思变。”

“百姓无有活路,朝廷却无所作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样昏庸的朝廷,卢公难道还要为他们效命吗?”

卢象升的身躯微震,他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但是泪水却止不住的向下流淌着。

“我都知道……”

卢象升的声音颤抖,他的神情痛苦不堪,心中同样也是痛苦不堪。

“我都知道……”

姚亚平所说的事情。

他如何不知道,他如何不清楚。

比起姚亚平的所见所闻,他的见闻更多,知晓的内情也更多。

他知道那些高居在庙堂之上的达官显贵们私下的龌龊,他知道那些潜藏在朝堂之上的蛀虫腐蛆。

“我都知道啊。”

卢象升的声音颤抖,压抑在心中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但是,我不能,我不能。”

卢象升的心中痛苦不堪。

他都知道,他什么都知道。

朝廷错了,万民军是对的。

现如今的朝廷,已经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今上虽然勤勉,但是却没有能力能够挽回局势。

朝堂昏暗,只为逐利,不惜卖国,穷国而富家。

地方豪强鱼肉乡里,似豺似狼。

“我真的不能……”

卢象升注视着跪在地上的姚亚平。

他是明臣,是大明的臣子。

今上对他有恩。

危急之时,启用他为南国总理。

虽然过往之时,今上也有误解。

但是,他仍旧不能。

“卢公……”

姚亚平声音颤抖,后面的话语终究是没有再说出口来。

他能理解卢象升的为难,他也能体会到卢象升的痛苦。

“大明确实已经腐朽不堪。”

卢象升目光重新恢复了平静,长叹了一声。

国家的弊病,他清楚。

“大明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大明。”

“硕鼠累累、民难聊生。”

大明……

当真气数已尽……

北风愈急,再是严厚的衣,都难以抵挡那股冰寒刺骨。

卢象升的心中同样也是一片冰寒。

大明啊,大明。

到底怎么样,才能够挽救你。

卢象升的思绪混乱,想起了曾经所听过一首诗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想做岳飞,他想做张巡。

但是他终究是做不了岳飞,他没有百战百胜的才能,没有办法驱逐外虏,保护百姓。

他也做不了张巡。

面对着明明是反贼的万民军,他甚至没有办法坚定握紧手中的刀剑。

“你们的元帅,说的很对。”

卢象升的目光从身前一众万民军的军兵身上缓缓扫过。

“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

“民心既失,社稷何存?”

若非是失去了天命。

大明的境内,如何会遭遇那么多的灾害。

大明的境内,如何会激起那么多的民变。

内忧外患,末世之象尽显。

但是千般的原因,万般的理由。

都不是选择放弃的理由。

如果有可能。

他还是会选择一直走下去。

世道不公,那就改变这个世道。

卢象升的眼神逐渐坚定的起来。

他现在已经不后悔自己现在所走的道路了。

事到如今。

就让他要用他现在所有的一切,他的性命。

来向着世人述说。

他选择的这条自内而外,自上而下改变的道路,终究是难以成功。

就让那些选择另外一条道路,想要改变这个世道的人,更加的坚定。

卢象升缓缓抬起头。

日暮西山,落日的余晖将整个天空染成一片血红。

夕阳已经快要完全没入宫城的殿宇之间。

一生所经历的事在卢象升的脑海中飞速的掠过。

天启元年,中举之时的意气风发。

天启二年,名列金榜时的壮志凌云。

先是观政兵部,后又授为户部主事,督临清仓,升户部山西司员外郎,迁大名知府,再至山东布政使右参政,整饬大名兵备道。

在之后,总政一方,任为总理,督理南国诸镇之时,年岁还不到四十。

“真是遗憾啊……”

卢象升叹息了一声。

他这一生,有太多的不甘,有太多的遗憾。

卢象升举起了手中的断刀,弹刀轻吟道。

“请缨……岂是书生业……”

“倚剑长吟祝太平……”

“卢公。”

更多人跪在了地上。

不仅仅是万民军的一众军兵,跟随着卢象升的一众残兵也是纷纷跪倒在地。

他们,早已经是泣不成声。

“卢公……”

姚亚平紧咬着牙关,神色惨然。

卢象升淡然一笑,轻轻摇了摇头,举起了手中断刀,横在脖颈处。

“诸公。”

“他日澄清宇内,勿忘于我坟前相告。”

卢象升的眼神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

“卢公!”

在一片哭声之中,卢象升手中沾染着鲜血的断刀刀掉落在地上,发出了一声闷响。

卢象升的身躯也随之倒在了地上,鲜血从他的脖颈涌出。

起初,卢象升还能感觉到脖颈处传来的疼痛,但是很快那份疼痛就逐渐消失。

卢象升感觉自己的身体越发的轻盈了起来。

呼啸的北风,将他的意识重新带回了大名,带回了三府。

回到三府父老携粮相送之时。

“我等力薄,还请明公见谅,这些粮食,请明公煮了当作军粮,让麾下军卒饱食而战。”

“前方风大雨大,明公路上小心……”

卢象升的神色痛苦,满脸泪水。

他躺在地上,仰望着西方的落日。

视野之中的一切都正逐渐的变得黯淡,一切的声音都在飞速的远去着。

卢象升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他实在是,太疲惫了……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卢象升传

众号泣雷动,各携床头斗粟饷军,或贻枣一升,曰:“公煮为粮!”

……

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

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卢象升在庄烈帝时,岂非不世之才?

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

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