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5.第401章 声东?击西?(1 / 2)罗小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1章 声东?击西?

“明军集结重兵猛攻向阴屯,前线守军坚持不住,伤亡极为惨重,请求援兵支援。”

“明军团聚于乳峰山,调集重炮轰击东西石门,侦骑探报,明军在乳峰山西云集兵马过五千,望其旗号,为宁远、辽东两镇之兵马,准备向着我军山西大营发起进攻!”

女儿河南,清军大营。

黄色的清国汗旗之下。

一众身穿黄衣,外罩铁甲的护军营甲兵林立于外。

他们身披重甲,佩刀带弓,腰系骨朵,从上到下几乎武装到了牙齿,连脖颈都有护喉遮挡,全身上下能够看到的只剩下了眼睛周围的一小部分。

他们,是正黄旗的护军。

是护卫大清皇帝的禁军。

而他们的皇帝,此时正头立于山顶望台之上,俯瞰着整个战场。

黄台吉头戴金盔,身着鎏金甲,手按着栏杆,望着远方的厮杀,眉头紧蹙。

他的脸上已经没有了昨日的胜券在握,他的心中也没有了必胜的把握。

从盛京星夜驰援而来消耗了黄台吉原本就不多的精力。

哪怕是休息了几日,黄台吉的状态还是没有回复。

他已经不再是往昔那个纵马驰骋,左右驰射的骁将。

现在只是骑在马上,黄台吉都感觉有些费力。

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身形也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肥胖,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只是胸中的那颗雄心,还没有完全的熄灭……

耳畔,马蹄声急促。

这些不断响起的马蹄声,都是从各营之间传来的消息。

而这些消息,几乎大部分都是明军来袭,恳请援兵的消息。

还有的……

便是各旗哪些将校又战死,哪些大臣又殒命了。

“明国大同镇兵攻入长岭山东大营,彰古力大人……被明将马鹞子阵斩……”

黄台吉下意识的握紧了身前的栏杆。

长岭山东大营的位置至关重要,所以他才派遣彰古力前去镇守。

彰古力那里可是有五百护军,三千多的兵马。

“又是这个马鹞子!”

望台之上有侍从大臣下意识的感叹道。

众人神色各异,多是目露惧色。

明将马鹞子,是现如今大同镇下的一员明将,经由多方探报得知其名为王辅臣。

王辅臣只是大同镇参将王进朝的家丁。

在此前的战斗之中一直是不显山不露水,直到最近的才声名鹊起。

向阴屯一地至关重要。

向阴屯和石灰窑,是明军想要越过壕沟必经的两处据点。

所以黄台吉安排的是两白旗的精锐,共计四千余人,由阿济格带领,镇守向阴屯。

同时又抽调了汉军旗的三千兵马,交由孔有德带领协防,还将一部分的炮队调至向阴屯。

火力充沛,甲坚刃利,不远处还有蒙古两蓝旗的三千骑兵协防,合计有万人的规模。

小小的向阴屯,确实可以说的固若金汤一词。

明军第一次的进攻也佐证这一点。

明国进攻向阴屯的兵马是姜瓖麾下的大同镇和白广恩麾下的东协兵。

孔有德麾下的兵马广泛装备着火器,阿济格麾下的两白旗精锐多持强弓硬箭,借助地利。

前来进攻的大同镇兵和东协兵马虽然拼死力战,但是终究还是无法攻破清军的防线。

侧翼的蒙古骑兵趁势杀来,明军的阵势逐渐变得混乱了起来。

阿济格身经百战,战场的嗅觉极为灵敏,不然也不会被黄台吉委以重任。

眼见明军阵势已乱,当机立断,下令麾下兵马出击,准备一鼓作气,击败明军。

但是军令既下,战场之上风云骤变。

明军大同镇军阵之中窜出一队彪骑,皆是身着明甲,头戴明盔,恍若山峰白雪。

马上骑士左右驰射,箭如飞蝗,顷刻之间侧翼掩杀而来的蒙古骑兵坠地者如云,攻势为之一滞。

而后那队彪骑直冲两蓝旗的蒙古军骑阵,宛如尖刀一般直接切破了蒙古军的骑阵。

顷刻之间蒙古两蓝旗的骑阵之中将旗倒伏,骑阵土崩瓦解。

阿济格领兵在前,在阵前看到明军彪骑之中,领头者手执马槊,乘黄骠马,所向之处无不摧败。

与此同时大同镇和东协的兵马止住了溃势,在原地坚守,以炮车为拒马,铳炮齐鸣。

出营追击前锋兵马一时间也被挡住了攻势。

没有了盾车的遮掩,在铳炮之下,血肉之躯根本不堪一击。

阿济格知道时机已过,准备收兵再战。

但是那队彪骑击破了蒙古两蓝旗的骑兵,竟然还不回阵,直朝阿济格所在的地方杀将而来。

阿济格又惊又怒,当下命令侍从护军迎战。

来袭的明军骑兵不过百人,而他麾下的护军甲骑超过三百。

不过战斗并没有如同阿济格所想的那般,是护军甲骑一面倒的碾压,击败来袭的明军骑兵。

相反,前往迎战的护军甲骑竟然被明军的骑兵压在下风,后续更多的兵马赶到,明军的骑兵才终于退走。

撤退之时诸军想要追击。

那骑乘着黄彪马的明将领着十数名骑兵断后,胆敢近三十步者,皆被其射落下马,无一例外。

众骑惊惧,至此不敢上前。

阿济格收兵回营之后清点伤亡。

护军甲骑折损竟有四十三人,前锋兵马追击折损一百七十余人,蒙古两蓝旗有一名参领阵亡,折损人数超过三百。

一战下来,折损人数已是超过五百人。

参领也就是甲喇章京,已经是八旗中的重要将校。

伤亡如此惨重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士气的打击。

而后历战,每逢那员明将出战,诸军皆为之惊惧。

无有敢撄其锋者,无论满蒙军兵,远望黄骠马驰骋而来,尽皆走避,不敢与其接战。

此后大同镇兵每次进攻,皆由王辅臣作为先锋。

王辅臣的声名,也逐渐与曹文诏等同。

曹文诏身为一镇总兵,轻易不会冲锋陷阵。

而王辅臣则不然,他不过只是一名家丁,所以常常陷阵摧锋。

黄台吉眉头紧蹙,这样的情况并不妙。

明军疏于野战,长于防守,因为军心士气的影响,所以多数时间依靠着城墙才敢一战。

但是眼下,随着战争的持续,这样的情况却是开始颠倒了起来。

明军陷入重围,只能背水一战,上下拼命,在野战失利的情况之下,竟然都还能够够保证军阵没有太过于凌乱。

而且在战线上不仅仅有王辅臣和曹文诏,还有很多地方,明军中的一些勇将也是给他们造成了一些不小的困扰。

援助松锦的这支明军,本就是各镇选派出来的精锐,援辽之后,又经历了数次血战,早已经是不同于往日。

最为重要的是,青山关一役后,明军的军心稳定了许多,很多时候都不再如同以往那般胆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