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四年冬至的七天长假内,大隋都城——大兴城内,发生了三件事。
这三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不大,是因为对整个大兴城,甚至就连皇宫大兴宫,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说不小,是因为对太子东宫的影响极大,几乎人人皆知。
第一件事,是冬至节当天发生的,文武百官朝贺过隋文帝之后,去觐见太子,却吃了个“闭门羹”。而且太子还传话,诸位官员以后再也不要这样做了,否则就是僭越之罪。
但此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文武百官散去之后,当天下午,太子便赶到皇宫仁寿殿,亲自到父皇和母后那请罪。
本来隋文帝下朝,回到仁寿宫,正听独孤皇后说大臣们如同朝贺自己一般,文武百官聚齐要觐见太子。
虽然东宫既没有奏乐,也没有接受白宫觐见的宏大场面,但独孤皇后对太子不喜,故意渲染百宫齐聚的热闹场面,甚至比大臣们朝贺皇帝的排场还要大。
隋文帝听到此处,顿时一股无名火起,正愁无发泄之处,忽报门外太子求见。隋文帝命传进来后,太子尚未行礼,隋文帝便厉声责问,吓得太子脸色大变,总还算机灵,连忙跪下,一边痛哭流涕,一边上言儿臣正是来此请罪,同时递上一分请罪书。
原来杨安和太子长谈后,早料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今日百官觐见太子之事会生气,所以出谋划策,让太子主动请罪,以表自己对父皇和母后的恭敬孝顺。
而这份请罪书,正是杨安执笔。
这份请罪书的主题是请罪,其实从内容上来看,更应该是一份情况说明书。主要是说明冬至节这天文武百官来觐见太子的实际情况。
起因经过都是一带而过,重点是突出太子事先并不知情,如果事先知情,太子一定会阻止百官们这么做;而等太子知情时,百官们已经聚集在广场上了。
但尽管如此,太子也没有忘记自己做臣子的本分。不敢开门迎接文武百官,而是大门紧闭,并令人说明:“礼有等差,君臣不杂。本太子虽居上嗣,但义兼臣子,诸大臣聚众而来,恐有伤礼仪,本太子深以为愧,还请诸大臣散去。”
尽管这件事并非由太子而起,但太子还是深感有罪,应是平时疏于礼仪,以至有误导文武白官之嫌疑。
所以才给父皇请罪,请陛下降罪。
在这份请罪书的最后,为表太子也是臣子,君臣有别,还提了两点建议:
一、废黜重大节日,文武百官觐见太子、贺太子的礼仪;
二、东宫的官员不得再向太子称臣,只向皇帝称臣,对太子只能称下官。
看完请罪书后,隋文帝的脸上已是有阴转晴,最后龙颜大悦,将请罪书递给独孤伽罗笑着说:“皇后总担心太子率性任意,不尊礼仪,你且看看这份请罪书,太子实在是大有长进啊。”
独孤皇后本非大奸大恶之徒,只是因为太子疏妻近妾而不喜,但毕竟太子杨勇也是她和隋文帝的亲生儿子,对于太子有所长进,自然喜闻乐见。
虽然独孤皇后没有说什么,但太子察言观色,看出来母后并没有如以往一般脸现怒色。
最后,隋文帝不但没有降罪于太子,还对太子赞赏有加。
这件事之后,太子对杨安信任有加。
第二件事,则是两天之后的一个傍晚,太子可能是因为听了杨安的分析,心中不安,借酒浇愁,这天酒喝多了,连最宠爱的云昭训也无心顾及,早早回到自己的寝殿歇息。
杨安却没有喝醉。他找了一个此前有意结交的太监首领,此人名叫赵三,有武功在身。杨安让赵三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太监,在云昭训的卧房外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守株待兔,将勾搭成奸的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和最得太子欢心的云昭训抓了个现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