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云起空天的航天城。
中央控制室内,巨大的液晶大屏幕上,正在实时的直播着来自火星基地的各种画面数据。
通过这几天的全面化的信息收集,火星基地通过大量的机械、机器人大军,成功地探索了火星基地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各种矿产资源分布,岩石层、地面,等等,各种详细的信息。
而他们在一个洼地处发现了地下冰层,而在这里分布着一座千吨级的大型金山,以及铁、铜等矿产资源,价值难以估量。
基于这种情况,云逸决定,发送更多的开矿机器人前往火星,进行矿产资源开发。
同时,运送大量的机械设备,在火星上建造冶炼工厂,对矿产资源进行冶炼。
而他们的蔬菜种植计划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他们的蔬菜大棚里面,种下的第一批来自地球的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西红柿,大豆,花生···,等等,全部都发了芽,并有了不同程度的生长。
这是一个极好的消息,证明他们在火星上培育农作物、蔬菜的计划是可行的。
为了在火星上尽快实现用蔬菜大棚种植农作物的计划,云逸决定在火星上建造一个更大的蔬菜大棚基地,而相关的资源,也是被星际飞船运送了上去。
蔬菜大棚里的农作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是他们在科研基地里采集的火星土壤的种植农作物计划却开始夭折。
也不是完全失败了,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实际上,他们也是种植了数十种农作物下去,像是玉米,小麦,水稻,大豆,西红柿,等等,这些东西他们也都种植了。
跟蔬菜大棚种植的农作物是完全一样的。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农作物也都是发芽了的,这让地球的中央控制室内的科研人员兴奋不已,如果火星的土壤真的能够培植农作物的话,那就证明火星生命是真的存在的。
可惜,他们还没高兴几天,这些农作物相继的便死亡了,无一幸免全部死亡,甚至,有一些农作物连发芽都没有。
不过,他们在水坑里面取到的水样本,却有了重大的发现。
首先是他们将地球上带过去的细菌以及真菌,在水里面进行培植时,全部都存活了下来。
同时,他们在水坑样本里面检测到了数量可观的藻类生物,经过进一步的检测,发现这些藻类生物甚至还活着,更惊奇的是,他们具有繁殖的能力。
这一发现震惊了所有人,这意味着,火星真的能够有生命的存在。
为了进一步的验证,他们将地球上的藻类生物运送到了火星,进行繁殖,想要看一看地球的藻类在火星上能不能生存。
实验证明,他们成功了,地球上的藻类生物在火星的水体里面竟然繁殖成功了。
虽然,他们使用火星土壤进行农作物培植的计划失败了,但现在的发现,已经足够让人欢喜了。
有如此多的低级植物能够在火星上生存,并且繁殖,说明火星的环境正在越来越接近于地球的环境,而且,这些低等植物的繁殖能力特别强。
其实,它们对于火星改造的作用,或许比高等植物更加好,甚至,这些藻类植物是可以制作成为食品的。
虽然成本和口味有点问题,但是在火星移民的早期,这些可能并不是什么问题,即便成本太高,也比从地球上运输过去便宜无数倍。
至于口味,也可以通过他们的高科技进行改造,或者更精细化的科技水平进行调节,亨治来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这一发现,康慈教授跟李树教授他们决定,寻找火星上的水源,并对它们进行改造。
计划也很简单,就是从地球上运输藻类植物,投放到火星上的水源里面,完成对火星水体的改造。
于是,火星基地派遣出了数辆火星探索车,携带着大量的藻类,开始寻找火星上的水源,在火星上进行播种计划。
由于目前火星上的水体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像地球一样连成一片海洋。
所以,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火星的改造,就必须将所有的火星海洋,湖泊,河流全部种上藻类。
好在,要想实现这一计划,火星探索车并不需要携带很多种子,这些低等植物的繁殖能力都特别强,生长周期又快,投放到水体里面之后,他们会在最快的速度里繁殖出大量的种苗。
与此同时,他们还携带了一些地球上的植物种子,选择一些适合播种的区域,随机播撒一些地球上植物的种子,看看在这些地方能不能将地球上的植物培育成功。
毕竟,火星上各个地区的气候、土壤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些也许会影响农作物、植物的生长。
这种看似随意播撒种子的计划不可靠,但却带有一定的成功几率。
根据目前地球对火星已知的探索,火星存在着大量的海洋、湖泊,甚至,水域面积正在不断的增加。
根据火星遥感卫星的感应,目前火星的水域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火星的18%。
水是生命之母,火星上存在这么多的水域资源,云逸相信,火星上是一定存在更高级的生命体的,只不过,也许他们没有发现而已。
火星基地的快速建设,使得他们的火星移民的条件初步具备了。
最重的原因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虽然先进,可有些东西是他们不具备的,有些工作是他们替代不了的。
于是,在蔬菜基地取得成功之后,经过公司高层一致决定,派遣第一批航天员登陆火星,展开科研工作。
相较于当初第一次登陆月球的航天员,这次他们的计划更加的大胆、前卫。
云逸计划派遣十八名航天员前往火星,而他们需要在火星上待满一个星期。
之后,根据计划,他们将派出更多的航天员登陆火星。
甚至,有可能在第一批航天员出发之后的一周,第二批航天员接着就出发,接替第一批航天员的工作,然后第一批航天员他们才能够返回地球。
这样,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也不至于使他们的科研中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