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决议盟魏(1 / 1)墨行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王此计甚妙,魏国从三家分晋以来便垂涎上党久矣,而大王将高都之地让与魏国,以魏王之贪婪,断然不会拒绝。魏国为守其利必定与我国结盟,则抗秦大事成矣。“虞信听完赵丹的谋划后大赞不已。

“虞卿所言没错,我国虽未得韩国上党之全境,却也得了长治之地,巩固了我国在上党的势力,更何况还拉拢了魏国,可谓一举多得!”平原君赵胜也是连连称是。

“臣下亦赞同大王之策!”许久未语的平阳君赵豹此时也高声赞同。

他站起身来,冲赵丹又道:“臣下之前不赞同接纳上党,一是认为我国实力不足以抗衡秦国;二是,我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了上党,恐遭列国忌恨。齐吞宋后,便遭五国攻伐,险些灭国,如此教训便在眼前,臣下不能不忧。而大王却能舍弃大利,将高都之地让与魏国,既增加了抗秦之胜算,又降低了列国之忌恨,臣下十分敬服!”

说完,他冲赵丹深施一礼,再道:“臣下心中惭愧,未能洞悉全局,之前建言又险些误了大事,还望大王原谅。”

赵丹快步来到赵豹近前,双手扶起,道:“豹王叔之前建言,乃是公心为赵,老成谋国,寡人十分欣慰。若是有言语冒犯王叔之处,还请王叔不要介怀。”

平阳君赵豹赧然一笑,说道:“大王英明,臣下怎会介怀。”

众人见平阳君改变初衷,并与大王释嫌,无不交口称赞。

赵丹心下也是十分高兴,毕竟自己的提议得到了群臣们的认可,也在群臣中树立了威信。

见时机成熟,赵丹回身移步到王座前,郑重说道:“既然此策众卿均无异议,那便定下来了,众卿不可复议。”

说完,他转向平原君赵胜,接着道:“结盟魏国乃是此策能否成功之关键,寡人欲将此重任托付于胜王叔,不知王叔意下如何?”

与魏结盟,共纳上党,乃是抗秦之关键,如果魏国选择不结盟,那后面所有谋划都是空谈,所以盟魏使者的人选一定要慎重。在赵丹想出这一计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人选,那就是平原君赵胜。

为什么是平原君赵胜,原因有二。

一是平原君赵胜现在的身份,既是当今赵王的叔父,又是当朝的相邦,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他来出使魏国,即可以表示赵国对于魏国的尊重,也可以显现出赵王对于结盟的诚意。

二是赵胜与魏国信陵君乃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而信陵君魏无忌又是魏安釐王的弟弟,此时正是其大权在握,在魏王面前说一不二的时候。所以,只要能说服信陵君,结盟的事情便是成功大半,而平原君赵胜就是说服信陵君魏无忌的不二人选。

平原君赵胜听完赵丹的询问后,忙答道:“为王分忧实乃臣之本分,大王既有命令,臣下自当遵从。”

赵丹微微一笑,又道:“王叔入魏后可先拜会信陵君,将上党之利害关系如实告知,想必信陵君定会全力劝说魏王与我结盟。若魏王同意结盟,不必回京,直接与魏使同去上党,接收城池。”

平原君赵胜一愣,旋即释然,信陵君是天下少有英杰,自会明白上党得失之利害,而赵魏共纳上党乃是机密,自然是越快越好,当下不在多虑,冲赵丹深施一礼,道:“臣下了然,事不宜迟,臣即刻出使魏国。”

“有劳王叔。”

平原君赵胜又冲其他众人施了一礼后,便大步离开正殿。

目送平原君离开后,赵丹又转向平阳君赵豹说道:“寡人欲请豹王叔出使楚国。听闻老楚王已然亡故,其子芈熊刚刚继位,王叔可借庆贺新王继位之由,游说楚王与我结盟。若楚国与我国结盟,定会掣肘秦国兵力,加大我国抗秦胜算。”

平阳君赵豹慨然应道:“臣定不负我王所托。”

接着,赵丹又转向廉颇和蔺相如说道:“请老将军集结十万精锐,整军待命,随时准备进驻上党。蔺卿为随军特使,负责我军与魏军邦交之责。”

老廉颇独掌上党之兵,绝无问题,然而此次却是与魏联军,连通两军共同进退是决胜之关键。最适合的人选本是平原君赵胜,奈何他是相邦,不可能一直驻留上党,虞信也很适合,但是资历尚浅,思来想去唯有蔺相如适合了。一是,他与廉颇为刎颈之交,赵军内部不会出现问题;二是,其有勇有谋,善于斡旋邦交,能够协调两军互通有无。只可惜上了年纪,不知身体能否受得了。

“诺!”

“诺!”

二人听闻后,便齐声应诺。

他又朝赵括虞信说道:“现拜马服子为柱国将军,统领邯郸三万禁军,即刻加大邯郸城防,严查各国斥候细作,不使上党降赵之事泄露出去。任虞卿为大行令,掌行人署,并挑选可靠人员,打探六国动向,收集六国情报,尤其是秦国方面,若有消息,立刻报于寡人。”

此时赵奢已经亡故,其子赵括虽承袭了马服君爵位,但只是虚爵,并不掌实权,而柱国将军却是手握邯郸禁军的统帅,地位仅次于大将军的军方二号人物,对于赵括来说是大大的被重用了。

赵丹之所以重用赵括,主要是看重了他的忠诚和潜质。

赵括自幼与孝成王一同长大,情同手足,忠诚方面无可挑剔。兼之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其父赵奢也不能将其问倒,可见他确有才华。

历史中的赵括,虽然在长平一战中兵败身亡,还落得个纸上谈兵的名声,但并不能全盘否定他的能力,只能怪他倒霉,初掌兵便遇‘杀神’白起,而且此时的赵国已然缺粮,除了速战速决,他并没有多余的选择。所谓时也、命也、运也,不过如此。

然而,即便有种种不利的客观条件,但让四十余万大军被围,且没有立即突围,反而在断粮的情况下固守待援,这操作简直愚蠢。

所以,现在的赵括只是璞玉,不具备统领大军的能力,安排柱国将军给他,就是磨砺赵括的统兵能力,而且还能护卫王城安全,何乐而不为。

至于虞信,不仅是孝成王最为器重的谋士同时也是赵丹十分欣赏的人才。放眼整个赵国,既富有谋略又有大局观的谋士,可以说只有虞信一人。

历史上,在长平之战时,他建议孝成王不要派遣使者与秦媾和,认为秦国决心攻打赵国,和议绝难成功。若派遣使者,秦国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让列国认为秦国赵国已经议和,使列国不敢帮助赵国。可惜孝成王不听,结果列国果真不援赵国,致使长平赵军孤立无援。

邯郸之战中,他又劝说孝成王不要割地求和,割地献秦犹如割肉饲虎,最终会养虎为患,需联合齐魏,共抗秦国。这次孝成王听从了虞卿的建议,最终,信陵君窃符救赵,解了邯郸之围。

可见虞信乃是不可多得的谋主。所以,赵丹才将行人署交付于他,让其收集天下情报,分析天下大事,培养他成为自己的首席军师。

二人听闻他的任命后,都面露兴奋之色,同时应诺。

赵丹见内外诸事均已安排妥当,便即宣布散朝。

众臣也躬身拜别赵丹,离殿而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