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李氏朝鲜的情况(1 / 2)绣肠织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四日。

拂晓。

袁崇焕坐在桌旁,手执黑子,与人对弈。

与其对弈者,是滞留在宁远城中的朝鲜通事韩瑗。

在天启六年,大明依旧是朝鲜的宗主国。

因此每一年的冬至、正月、大明皇帝的圣诞日、大明皇后的千秋节,乃至大明皇子皇女的出生,朝鲜都会派遣使者到北京,向大明皇室道贺朝贡。

韩瑗就是此类朝鲜使团中的一份子,他所担任的“通事”之职,则相当于现代的“翻译官”,因此韩瑗的汉语跟他的朝鲜语说得一样好,“……关于老乙可赤的情况,我国有两本域外汉籍,一本是申忠一于万历二十三年所作的《建州纪程图记》,另一本是李民寏于万历四十七年所撰的《建州闻见录》。”

“这两本书册中的内容,都是我国大臣在后金国中的亲身经历,袁臬台要有兴趣,下回再来大明朝贡时,我可以托人替您捎上一份。”

袁崇焕盯着棋盘点了点头,他知道“老乙可赤”是朝鲜人对努尔哈赤的特定称呼,“那么近况呢?奴酋在发兵之前,沈阳有没有什么异动?”

韩瑗拈起一枚棋子,有些愁眉苦脸地道,“这倒是没听说过……不过我知道在去年正月,太子河结冰的时候,老乙可赤还带着他的一众福晋,还有八旗诸贝勒及其福晋、蒙古诸贝勒及其福晋、众汉官及其汉官之妻,到河面上打冰球呢。”

袁崇焕意外地扬起了眉,后金都闹粮荒了,努尔哈赤去年这个时候竟然还有闲情逸致带着群臣一起打冰球。

韩瑗继续道,“是挺不成体统的,听说那老乙可赤还将金银置于冰上,命令女人们通过赛跑争夺金银,汉人女子裹了脚,一跑起步来就在冰面上滑跤,那老乙可赤见了这场景,就乐得哈哈大笑……咳,后金国中的汉人都将此视为极大之羞辱,自己的妻子不得不出来抛头露面不说,还得被那老乙可赤调笑取乐……”

袁崇焕笑了一笑,他没好意思说他其实也挺想看一场“大明女子冰上赛跑”的,“这奴酋去年在太子河打冰球的事,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韩瑗回道,“去年我国李适作乱,其同党韩明琏的子侄韩润、韩义从鸭绿江偷渡逃入后金,并企图与国内同党里应外合,助奴酋入侵义州城,幸得我王英明,迅速处置了李适逆贼,这才没酿成大祸,老乙可赤的行动踪迹,就是那时候从义州城传过来的。”

韩瑗的语气和神态让袁崇焕感到似曾相识,特别像现代中国人接待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宾时那种谨慎中时刻掺杂着一丝忐忑的惴惴不安。

只是以天启六年的辽东局势而言,明人成了朝鲜人的“外宾”,中国人反倒成了被外国人讨好的那一方,形成了一种相当新奇的时空错位感。

当然,韩瑗的谨慎小心是情有可原的。

李适之乱其实是朝鲜王朝五百年间唯一一次以藩镇攻入汉城的叛乱,这次叛乱也并不是朝鲜国王平定的。

恰恰相反,李适所率领的叛军仅用半个月就逼近了首都汉城,朝鲜国王在听说李适突破了临津江后,立刻率百官仓皇南逃。

最后李适的叛军是被八道都元帅张晚带领官军击溃的,李适深夜撤离汉城后,叛军内部起了内讧,同党砍下了李适的脑袋,将其首级献给朝廷,李适之乱这才告终。

袁崇焕微笑道,“朝鲜国王才能过人,远胜光海君。”

韩瑗客气道,“仰赖天朝荣恩,我国方可长治久安。”

天启六年的朝鲜国王,是朝鲜仁祖李倧。

李倧一点儿也不英明,历史上的他在崇祯十年接受了皇太极的册封,使朝鲜的宗主国从大明彻底变成了满清。

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总是自嘲为“伤弓之鸟”,在内外交迫中试图努力保住自己的王位。

唯一可使后世之人称道的是,李倧虽然向满清称臣,但是并不把满清当作真正的上国。

李倧去世之后,满清赐谥“庄穆”,朝鲜却拒不使用,自李倧之后,即使大明已亡,满清赐予朝鲜国王的谥号,都不为朝鲜所用。

因而可见,朝鲜仁祖李倧作为朝鲜国王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能力挽狂澜,而是在于能向大明付出百分之百的忠诚。

大明也是因为这百分之百的忠诚,才扶持李倧继任朝鲜国王。

李倧的上一任,是朝鲜王朝的第十五任君主李珲,因其被废位而无庙号与谥号,故而大明和朝鲜都将其称为“光海君”。

光海君的前半段人生经历,特别像网文小说男主,靠着聪明才智以卑微之身一路崛起,最后对着昔日瞧不起他的“反派魔王大明”装逼打脸。

大明之所以会成为光海君人生中的“反派”,是因为朝鲜成宗曾经出台的一条“庶孽禁锢法”。

朝鲜王朝的所有子嗣一律“贵贱从母”,庶子不但没有继承权,而且在仕途上有“不列东班”、“限品登用”、“禁赴文科”等种种限制,其严苛程度甚至超过了现代网文里的“嫡庶神教论”。

光海君是朝鲜宣祖李昖的次子,依照朝鲜的礼法而言,光海君原本是没有任何机会继承王位的。

不料,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了,丰臣秀吉率领的日本侵略军在登陆朝鲜半岛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军兵败如山倒。

眼看朝鲜八道全部沦陷在即,宣祖李昖率宫廷众人与百官一起北逃平壤,匆忙立光海君为王世子,将朝廷一分为二,一部分人随李昖渡鸭绿江前往辽东避难,另一部分人则随光海君驻守平壤,反击倭寇。

于是光海君临危受命,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尔后,大明发兵援朝,战局形势陡然逆转,万历二十二年,朝鲜君臣得以返回汉城。

光海君因此在朝鲜朝廷中获得了巨大的威望,迫于舆论压力,宣祖李昖甚至十八次提出要禅位光海君,只是光海君既非嫡子,也非长子,有违朝鲜自古以来的宗法制度。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因此朝鲜的国王和王世子,必须经过大明天子的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

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先后五次遣使到大明请求册封光海君为王世子,结果均被明廷以违背长幼之伦为由拒绝。

不过明廷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却不是因为对光海君本人有意见,而是当时朝中正在进行国本之争。

福王跟光海君一样,也是非嫡非长,而东林党支持身为长子的泰昌帝,礼部便自然不会同意在藩邦首开立庶次子为继承人的坏头。

于是光海君在铲除所有王位威胁者,成功得到册封继位之后,对大明可谓是怀恨于心,乃至努尔哈赤自辽东起兵之后,光海君便不再事事尊奉大明,而是使朝鲜转向“不背明、不怒金”的中立外交政策。

即一方面维持大明的宗藩关系,绝不叛明,另一方面却与后金眉来眼去,接济物资,力求和好,以避免后金东侵朝鲜,在战争上不为犄角抗金积极出力,反而纵容缓靖后金对辽东的侵略。

万历四十六年时,明廷要求朝鲜出兵助剿努尔哈赤,光海君一面派姜弘立领兵一万多人援助大明,一面暗中下密旨要求姜弘立不战而降,同时将出兵的消息泄露给来会宁交易的女真商人,又派翻译官河瑞国面见努尔哈赤表达诚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