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奶妈、奶母、奶娘、乳母、奶嬷嬷地位如何?(2 / 2)不忘阑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雨村不觉看的呆了。甲戌侧批:今古穷酸色心最重。这条批语牵扯到中国古代穷苦人家,孩子读书时的生存状况与人格尊严,用世俗是眼光来看,如果读书人做不了官儿,那就穷到底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干活没力气,经商没本钱,除了读书写字不会别的生存技能,难以养家糊口,“穷”这一个字就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

但读书人的骄傲与可能当官的梦想,又使得他们宁愿挨饿也要保留可怜的自尊。如此一来,在“穷”的头又戴一顶“酸”的帽子。穷酸的读书人,是需要别人的主动帮助的,不仅是物质的,还需要的是精神的。

精神的帮助,就是别人要看得起他,认为他有希望,支持他、鼓励他。由女孩充当精神的支柱对穷酸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崇高境界,女孩的介入,就给“齐家”提供了必要条件。潦倒之时,女孩有意无意的一点表示,对穷酸书生来说都不啻于久旱中的一场春雨,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比物质的资助更让他们受用。

此时的丫鬟娇杏,“虽无十分姿色”,但是贾雨村见过的大姑娘少啊,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夏天大街白花花的晃得人眼晕,还有各种影视节目。那时候,就算在农村,年龄大一点的姑娘嫁人了,不是直系亲属,走亲戚也见不到女眷,不嫁人的更不轻易出门。如今贾雨村进了甄士隐书房,能不看呆吗?物以稀为贵,越没有经历过的,他越想经历,越没拥有过的,他越想得到,见的少他更要目不转睛的呆看一会儿。

不过,批语说“色心”,我认为不是西门庆那样简单的对女性身体的欲望,而是包含有一种知音、知己般的情感。后文写雨村见娇杏回了头,便自认为这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巨眼英雄,看的准,能看出贾雨村是个潜力股。落难中有抱负的男人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尤其是来自女人的认可,古往今来无数场英雄爱美女、美女重英雄的真爱故事不断演。娇杏不经意的一瞥,自然会让贾雨村浮想联翩,引为知己。

贾雨村短暂艳遇娇杏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样成功的例子实在太少。因为在一个现实的社会里,能够有远见的女人,尤其是美女,实在是少之又少,她们往往更看重当下。而且即便有这样的美女,愿意跟随、支持一个潜力股,熬到潜力股成功了,美女也人老珠黄了,年轻时要进厨房厅堂,如今要斗小三劝色狼,多累啊!所以作者给丫鬟起名“侥幸”,红楼梦里结局最好的一个,真是侥幸。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蟾光如有意先玉人楼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玉人楼。

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n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批书人说这是作者在红楼梦里留下的第一首诗,前面读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第一首标题诗。作者借贾雨村的口留下的这首诗,属于“闺情”诗,就是写闺阁之中女子情感的诗,比如“泪浣香腮粉未乾,相思成病怯春寒。此情欲向琵琶诉,整得琵琶又倦弹”。

“闺情”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选择的重要题材,写“闺情”的文人多,留下的作品也多。“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香奁就闺中女子盛放香粉、梳子、镜子、首饰等物品的梳妆盒,用来代指闺阁,我国诗歌体裁中也有“香奁体”,就是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的诗,多为艳诗。这一句是说,后文还有很多香奁体闺情诗,批书人认为,雪芹写石头记也有留下自己诗词的目的。

看看这首诗写的怎么样,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三生”咱们前几集说过了,前生、今生、来生,“三生”这个词语常常用来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三生愿”就是前生前世修来的缘分,今生今世结成了夫妻,来生来世再续姻缘的愿望。

“未卜三生愿”,能跟谁有缘结为夫妻,还无法预测,接着就“频添一段愁”,“愁”字用的好,表现了贾雨村心中的矛盾和苦闷。他盼望跟娇杏结合,想追求,但是又怀疑自己是自作多情,害怕娇杏拒绝,毕竟现在太穷,条件太差了。

男追女有三种情况:一,穷追不舍,得花钱。感情物质都投入,最容易成功。二,穷追,不舍得花钱。不舍得花钱也要花点儿,感情投入的多,物质投入的少,也能成功。三,穷,就这一个字,就不用“追”了。贾雨村是个势利之徒,很现实的,他能不愁吗?

但是,尽管如此,感情不是理智就能左右的。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贾雨村感到异常的烦闷,像所有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他无奈的低下额头,脑海中却浮现出娇杏匆忙离开时那两次回头的情景。首联写自己“频添一段愁”,颔联写给他添愁的那个人。

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俦”就是伴侣的意思,交代自己的处境,贾雨村此时只在葫芦庙中安身,无家无业,一身破衣服,寒酸无比,自惭形秽,顾影自怜!风前月下,本该佳人相会,卿卿我我,比翼双飞。贾雨村心想我这样的条件,自己养不活自己,谁会看我?谁会愿意做我的终身伴侣呢?情绪进入低谷。

尾联“蟾光如有意,先玉人楼”,真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情绪高亢,充满希望和力量。神话传说里月宫中不但有嫦娥、玉兔、吴刚、桂树,还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就是蛤蟆,因此古人把月宫说成蟾宫,那么蟾光就是指月光。

唐代以后,便用“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考中进士。科举做官是封建社会读书人最好的出路,只要通过考试当了官儿,便有了一切,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贾雨村想到他有希望通过苦读,科举当官儿,一切都简单了,“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一扫胸中阴霾,“蟾光如有意”让他科举高中,他就“先玉人楼”,开口表白,一个丫鬟断没有拒绝他的理由,也充满了自信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从红楼梦文本来看,贾雨村还算是一个重情的人,我是说爱情,他对娇杏绝对可以。但是,为了求官、保官、升官,他不惜出卖了自己恩人的女儿甄英莲,还有贾府被查抄的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对娇杏的初恋之情,贾雨村的感情世界再没有一丝光亮。把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写出了重感情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正文: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n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宝钗。甲戌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的版本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不管是“匮”还是“椟”都是用来盛放贵重物品的柜子或小箱子、小盒子。这又是作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写作手法,字面理解为,精美玉放在盒子里等识货的人出个好价钱,精致的钗也放在盒子里等时机一到便飞出盒子展现它的美丽。

有的同学该问了,钗又不是无人机,怎么能飞起来呢?当然了,钗大多都是金银、翡翠、玳瑁、珍珠做成的,金钗、银钗、玉钗都常见,也有穷苦人家用荆条做成的荆钗,古人自谦,称老婆为“拙荆”,就是说老婆出身贫苦,挽束头发都用荆条,所以没有文化,目光短浅,比较笨拙。可见钗最轻的材质就是木头的,我承认就算古代有塑料制品,钗本身也飞不起来!但是钗的造型,大多是凤凰、孔雀、燕子,或者蜻蜓、蝴蝶等美而能飞的动物。因此,“钗于奁内待时飞”,没毛病。

这副对联隐藏着一个古代读书人都知道的典故,因为这个典故出自论语,是必修课。“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有许多机会他白白浪费了。徒弟们很不理解,子贡尊敬老师,才委婉的问:“一块美玉,是该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该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古代君子佩玉,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坚定而温润,因此用美玉来形容君子。子贡把孔子比喻为一块美玉,孔子明白他的意思,便告诉他:“卖掉,当然要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的人。”孔子明确告诉徒弟,自己想入仕途有所作为,只是一方面没有遇到贤明的君主,另一方面,时机不到,好东西不能卖个坏价钱,要等待合适的价钱再出售,自己有才华,也要等合适的机会再展示。

贾雨村吟诵“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抒发了自己的想要步入仕途的雄心壮志,甄士隐听明白了,所以后文中,他夸贾雨村有理想、有抱负。

根据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宝钗。”我们来看这幅对联,批书人认为作者高明,“玉”指林黛玉,“钗”指薛宝钗,联“玉在匮中求善价”,紧接下联“钗于奁内待时飞”。我们现在写的价格的“价”是简体汉字,港澳台用繁体字,单立人旁边加个贾雨村的“贾”字,就是价格的“價”,而且汉语中贾雨村的“贾”跟价格的“價”是通假字,“玉在匮中求善价”这个“价”可以指贾雨村。“钗于奁内待时飞”更通透了,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这样来看,这幅对联就隐藏着,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在等待贾雨村的意思。如此看法,对不对呢?

我认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们需要借助线索人物贾雨村登红楼梦这个大舞台,所以她们才会“求善价”、“待时飞”。林黛玉不用说了,贾雨村是她的老师,还亲自护送她进了荣国府,贾雨村直接扶林黛玉台。薛宝钗虽不是贾雨村亲自送进荣国府的,但薛蟠因为买香菱打死了冯渊,贾雨村讨好权贵,胡乱判案,薛家才得以安安稳稳的住进荣国府。如果贾雨村秉公执法,签发海捕文书捉拿薛蟠,薛宝钗母女二人必定为平息风波奔走劳苦,所以说贾雨村是间接的送薛宝钗台。

另一条批语说:“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因为红楼梦手抄后流传,又印刷出版,版本太多,批语也不是同一位作者在同时期留下的,所以批语中也有前后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我说一下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按照这条批语的说法,“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玉”指贾宝玉,“钗”还是薛宝钗,贾宝玉待价而沽,没有碰到识货的伯乐,贾宝玉不被当时社会认可。薛宝钗恰恰顺应世俗,是封建社会大家族标配的淑女。“前用二玉合传”意思是我们前面读过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要用眼泪报答神瑛侍者,就是甄士隐在梦中听到一僧一道说的“还泪神话”,二玉合传,就是林黛玉贾宝玉的感情纠葛,在前面通过甄士隐的梦已经埋下了伏笔。“今用二宝合传”意思是写到这里出现贾雨村的对联,“二宝合传”,通过贾雨村的嘴,为宝玉、宝钗的感情纠葛也埋下了伏笔。

“玉在匮中求善价”,“匮”与“闺阁”的“闺”谐音,贾宝玉周岁的时候“抓周”,面前的世间之物,贾宝玉只抓取“脂粉钗环”,暗写贾宝玉将来只钟情于闺阁之中,贾宝玉长大一点“最喜在内帷厮混”,公然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

如果说贾府是污浊的封建社会缩影,大观园无疑是清净之地、世外桃源。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倒影,也是女孩子们的乐园,贾宝玉更是身在闺中了。第五回中警幻仙姑送给贾宝玉两个字“意淫”,说这二字绝非“皮肤淫滥”,“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这样的宝玉,就是封建时代一块隐藏于闺阁中的美玉,一位有超前思想的斗士,待价而沽,确实是“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如果说,黛玉的人生目标是浪漫纯粹的为情而活,林黛玉是用眼泪来还债的,是精神追求,那么宝钗则是顺世而为,注重现实功利的,她懂得时机变通,“待时飞”用也她身也恰如其分。

薛宝钗本来是要进宫选秀的,当然根据清朝顺治以后严格的选秀制度,她不参加选秀也不太可能,就算她不想参加,也必须要参加。薛宝钗父亲死的早,哥哥薛蟠偏又不稳妥,想保薛家继续富贵兴盛,要千方百计抱皇帝的大腿,这是她为家族做贡献能走的捷径。因此薛宝钗的修养非常好,她能压制自己的情绪,娘胎里带来一股热,她就服用“冷香丸”,用理智战胜冲动,圆滑隐忍,深明大义,稳重平和,恭顺体谅,勤奋简朴,还有些冷漠。薛宝钗这种性格,是她自己注重现实功利的反应。选秀没有成功,她又转向“金玉良缘”,不正是相机而动,待时而飞吗?

还有人把“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接解释为,林黛玉、薛宝钗在闺阁中都希望能顺利出嫁的。

还有人把“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接解释为,贾府破败后,贾宝玉在狱神庙受罪,是贾雨村救了他,薛宝钗为求贾雨村救宝玉,做了贾雨村的小妾。由于汉语谐音字太多,又有一词多义,种种解释各有千秋,也免不了牵强附会、凭空臆断,仁者见仁吧!

天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贾雨村律诗、对联后张口又来绝句,作者“千皴万染”写雨村文采。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乘法口诀,三五一十五,每月十五是月圆之夜,如今恰逢中秋佳节,本该团圆美满,贾雨村目前落魄不堪,但是看到月亮,他想到了“蟾宫折桂”,想到了以后的飞黄腾达,所以说是“是将发之机”。

满把晴光护玉栏。甲戌侧批:奸雄心事,不觉露出。一团圆月把所有的光辉洒向人间,这是儒家思想里要奋发作为的表达,但是贾雨村真的是想造福百姓吗?不,他步入仕途,一不为江山社稷,二不为黎民百姓,他是为自己重整家业,荣华富贵的。所以他见利忘义、攀附权贵、徇私枉法是本质,用平生所学回报社会,爱名如子、造福一方是骗人的鬼话,奸雄!

天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这两句透露出贾雨村的野心和抱负。他想象自己一朝科举高中,步入仕途,在官场崭露头角,百姓们就会像十五观月般,尊敬他仰望他。

但是口气太大了,会让人想起黄巢写的诗。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五岁时候就能作诗,成年后参加科举屡试不第,于是写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接着他成了农民起义领袖,唐朝灭亡拉开了序幕。水浒传里及时雨宋江也是读书人,本是山东郓城小吏,犯了罪,被发配江南,在“浔阳楼”题诗,也有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宋江两个读书人,提了诗都造反了,贾雨村的这两句在文字狱盛行的时代,难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批书人说,“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是要突出贾雨村的文采非凡、抱负不浅的读书人形象,不得不这么写,没有别的意思。

批语说:“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红楼梦第一回,通过贾雨村起中秋诗,到第七十六回,作者又描绘了黛玉、湘云、妙玉月下联诗。暗影中一只惊飞的白鹤,使史湘云如有神助,说出“寒塘渡鹤影”。黛玉也不甘示弱,接一句“冷月葬花魂”,妙玉踏月而来,一起完成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文本里有除了第一回,还有关于中秋节的描写,或因秦可卿得病而一笔掠过,或因贾府即将大难临头而浓墨重彩,第七十六回,贾府过中秋节,热闹了半夜,王夫人等说:“夜已深了,风露也大,请老太太安歇罢了,明日再赏十六月色也好。”贾母道:“什么时候?”王夫人笑道:“已交四更。他们姊妹们熬不过,都去睡了。”

贾母听说,凌晨一两点了,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一人在此。贾母笑道:“也罢。你们也熬不惯,况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头可怜,尚还等着。你也去罢,我们散了。”贾母最后一句“我们散了”是这个中秋节的结语,弱的弱病的病,女孩子都要走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贾府也该散了,我们以后还会读到,这里不再细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