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嫌弃,儿子不想娶个妈。”
“那你好好说话!”
“儿子说还不行吗?还有一点就是海上运粮。”
朱高燨抹了一把辛酸泪,差点打嗝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弃南北大运河不用,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不治水。据儿子不完全统计,两宋的蝗灾平均三年半出现一次,元朝的蝗灾是一年半出现一次,蝗灾多成这样,这让老百姓怎么活啊!”
没有了活路就只能造反,他朱家就是典型案例。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越听越懵,“四弟,你能不能不要总是说一半不说一半,听得人急死了,治水和蝗灾有什么关系?”
朱棣那点“吾家有儿真聪明”的得意瞬间就没了,他气得跳起来了,一脚踹向朱高煦,“滚回去读书去,你怎么不问‘何不食肉糜’?把老子气死了!”
既然已经当了人家的老师了,道衍还是决定为这两个傻徒弟解惑,“二王子,三王子,有句俗语叫做‘大旱过后必有蝗灾’,太祖皇帝十六岁那年,濠州大旱,次年便是蝗灾,饥饿和瘟疫让太祖皇帝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亲人,正因此,太祖皇帝才不得已去皇觉寺做了和尚。”
见两人还是一脸懵,道衍接着道,“看似蝗灾和旱灾没有太多联系,可都跟治水有关。若是水治好了,一来不会轻易发生水灾,二来也不会发生旱灾,自然就不会有蝗灾了。”
这太深奥了,两人依然不能理解水灾和旱灾有什么关系。
但朱棣在凤阳府实习的时候非常用功,他知道,一旦治水治好了,雨天蓄水,旱天放水灌溉,就能实现旱涝保收。
这是历朝历代重视水利的缘故。
只眼下说这些还早,天下还由不得他做主。
可若是这天下由他说了算呢?
一股豪迈之情从朱棣的心头升起,若是他说了算,将来这天下将是怎样的天下?
驱逐北元,还大明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盛世无饥馁。百年之后,黄泉之下,他是不是就有脸去见父皇母后,还有大哥了呢?
朱棣迫不及待地想听道衍说点什么,这么多年来,他虽从来不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道衍,可道衍什么都知道。道衍能将他敢想而不敢说的话,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让他也能稍微纾解心头的苦闷。
“你们三个先回去,好好准备,明天一早来找先生上课。”朱棣挥手将三个儿子撵走了。
朱高燨如蒙大赦,他决定,那手枪暂时不拿出来,他不能太惯使他爹了。
才走到门口,却听到他爹喊道,“老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