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标准,不够真实。
道路、村庄、河流、树林等,太过粗糙。
军队也只是用一根旗帜来代替。
通过一天的忙碌,朱济熺把沙盘做了出来,除了把传统的沙盘做的更加细致。
另外,加了时间模拟器,完全按照舆图以一定比例还原了全州,灌阳的地形地貌。
把代表军队的旗帜换成了用胶泥做成的小模型。
有骑兵,步兵,弓箭手,辎重队。
翌日,朱济熺早早去大学堂。
朱允熥却早一步到了。
朱济熺低声问道:“鱼儿上钩了吗?”
“济熺哥放心,一切妥当,鱼儿应该已经咬钩了。”
“下课之后,去我那里,说说下一步的计划。”
“济熺哥,允熥就指望你了。”
朱济熺每日都要给朱允熥讲述很多大明的国政弊端,以便引起朱元璋的关注与重视。
两人正悄声谈话。
朱高炽走了过来,说:“济熺哥,我找遍应天府,没有寻见那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可否借弟几天,抄阅完后,弟必送回。”
两天前,朱元璋因书中一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学堂内考察众龙子龙孙的学业。
书中内容引起了朱高炽的兴趣,想买来一阅,可寻了半天,应天府压根就没有卖的。
心想朱济熺知道书中内容,必是有藏书。
“我也是偶然间看过一次,书籍我是没有,不过,燕世子放心,等我两天,定给你寻上一本。”
朱济熺应道。
心想朱高炽还真是好学,只可惜是四叔朱棣的儿子,要是自己的胞弟,该有多好。
“那弟多谢济熺哥。”
“客气。”
“苏静!”
今日负责讲学的黄子澄用戒尺敲打了两下桌面。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打闹的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座位。
一路小跑来迟的朱栋还在门口摔了一跤。
“黄师傅!”
朱栋麻溜的爬起问好。
“伸手!”
黄子澄一脸严肃的说道。
上课迟到,就得受罚。
朱济熺朝朱允熥使了个眼色。
朱允熥起身说道:“黄师傅,郢王年幼,由我来替他受罚,可否?”
黄子澄见是朱允熥出头,冷笑一声,道:“可,替他人受罚,须多加一尺。”
“黄师傅请!”
朱允熥上前,伸出手掌。
啪!啪!
戒尺落下,朱允熥的手掌通红。
“回座。”
“是,黄师傅。”
小郢王朱栋对朱允熥投去感激的目光。
朱栋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年方七岁。
“诸位王爷,今日由臣讲述中庸之道。”
说着,翻开手里的书念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课堂内响起嘹亮的读书声。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之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朱济熺有些懵圈,看着一个个摇头晃脑的身边人,都满脸苦涩。
学堂内有一大半都是十多岁的孩子,哪里能懂的这些大道理,是不是有点难了。
“大声点,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黄子澄在读书声中,朗声说道。
“晋世子,你为什么不读?”
黄子澄来到朱济熺身边,问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